与往年的疯狂相比,今年的双十一显得格外冷清:没有熬夜大军,没有“抄作业”的“差生”,没有花里胡哨的战报,没有快递爆仓,甚至连吐槽活动复杂的声音都少了很多。

从2019年开始,“双十一”电商促销活动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尽管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个人造节的存在,但也改变不了其变冷的趋势……

“双十一”降温

“双十一”降温

“若不是朋友提醒,差点忘了今天就是双十一了。”

越来越多人能明显感受到:走了13年的“双十一”,如今正在降温。

这一点,从电商的数据上也能得到印证。今年的阿里巴巴十分克制,没有了铺天盖地的破记录战报,安静得出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东则在11月11日下午14时,公布累计销售额为3114亿元。相比2020年双十一整体销售额2715亿元,增长14.7%。虽然成交额在上升,但相比2020年所增长的33%,今年的战绩较为一般。

有人说,今年的双十一完全没有“买买买”的氛围,着实是冷清了不少。可事实上,为打造购物氛围,各大电商平台和品牌早在十月份就开始了优惠促销活动。

有如此紧密的推广,为何消费者却没有了往年的“干劲”?

套路多 战线长

套路多 战线长

一份工作干久了,人们会觉得枯燥乏味。参与活动的时间拉得太长,顾客也会缺乏新鲜感。

最初的双十一,真打折,实优惠,没有那么多的套路,用户只需要提前个三五天把想买的东西丢进购物车,到了11月10日晚上再结算就了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有着毛利考核,商家套路重重,想方设法地将不敏感的商品做价格调整。用户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才省两块五,久而久之,用户就会发现,自己摸清复杂活动规则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与所薅到的羊毛相比,或许并不值当。

反对消费的念头,大多都源于这种被愚弄的感觉。受到“欺骗”的消费者,心智也正在发生变化,对双十一的态度由此从疯狂转为理性,参与度自然会降低。

天天都是双十一

天天都是双十一

除了套路多、战线长外,直播带货也是双十一冷清的一个重要原因。

天天都在打折,天天都在送小样。李佳琦、薇娅和一些明星直播间的出现,让打折成了寻常,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成了双十一。

现在直播带货的一些头部主播,每天会图文并茂地提前预告直播商品,方便又快捷。用户平时在直播间买到的商品已经挺优惠了,又何必要绞尽脑汁地去每年一次的双十一凑热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杀死双十一的,不是“李佳琦”,更不是拼多多,而是难挡的趋势。这不是意外,而是必然。

尽管电商平台的战报依然光鲜亮丽,但今年的双十一必定是个“拐点”,流量、品牌和内容,需要寻找新的破局点。

双十一的流量没那么好卷动了,大家终归是要打 “长久战 ”。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