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名立万》的预告片,在院线里放了小半年。此前每周相见,我都以为这是一部讲“拍电影赚钱发财”的民国悬疑励志喜剧。但出人意料的是,刘循子墨导演在长片处女作里并没有走上一条寻常路。

这是一部相当具有力量感的讽喻之作,显而易见受到了剧本杀模式兴起下的影响;与此同时,编导又反过来堆叠不同的电影类型,玩出各式花样的解构与变奏。而且殊为不易的是,片中对于情节、表演的节奏与情感内核的处理几乎全部都对,多重反转也恰到好处。

片中的故事背景,设置于民国年代一座封闭的阴森宅院中,这是典型的“暴风雪山庄”空间情境。

一群电影人齐聚在此:在影评人圈混不下去、改行做编剧的李家辉;常演花瓶角色、感情事业都栽了跟斗的演员苏梦蝶;擅于拍摄动作爱情片的卖座烂片导演郑千里;默片时代万人迷、有声片时代被抛弃的“过气男星”关静年;从好莱坞归国发展的动作片演员陈小达;以及两个提供事件素材的神秘来客。

他们被上海滩大亨陆子野老板请来,从白天聊到深夜。围绕这群人的主线,是一部新片前期筹备的剧本会。开会的目的,就是陆老板试图将轰动上海的“三老案”改编成电影,狠狠地以赚眼球的方式赚票房。

所谓的“三老案”,是上海滩主管众多事务的三位大佬在密室遇害。现场不仅有他们的三具尸体,他们的保镖们也全被干得人仰马翻。然而离奇的是,警察破门而入之后,凶手却优哉游哉地坐在密室的沙发上抽着烟,选择了束手就擒。

关于这起事件,官方的定性是“舞厅打手见财起意”,众人也马上以此定性,开启改编的脑洞。一顿电影圈标准的陈词滥调和插科打诨之后,影片的进度走到了30分钟。就在观众的注意力开始涣散的时候,第一个反转被揭开了:这群人突然发现,凶手就端坐在他们的中间,冷眼旁观他们的胡搅蛮缠。那两个神秘来客,就是杀人犯齐乐山和看管他的警察。

有了凶案,有了杀手,一桩“尘埃落定”的谋杀案被摆在了众人面前。现成的素材,众人也立马从惊慌失措转变心态,开始采访凶手的心路历程。

但更为惊悚的一层层反转还在后面——齐乐山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当晚究竟发生了什么?陆老板为什么要把众人聚集在这个封闭的宅子里?这群人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真正的黑幕与谜底究竟会是什么?

扬名立万》最为显著的特点,其实也是大家在描述它时首先会脱口而出的词,就是“剧本杀”。年初的《缉魂》因为有着剧本杀的部分特征,被冠以“剧本杀电影”之名;而年末的这部《扬名立万》,显然离剧本杀模式更近了一步——它直接组织起了剧本会,一群互相看不顺眼的人聚到一起,共同走上了剧本杀的标准流程。

玩过剧本杀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个游戏的沉浸感,就是来源于它的标准流程,角色出场、案情还原、案发现场搜查、圆桌讨论、逐步揭晓每个人身上的悬念、复盘与最终反转。玩家们要在掌握自己角色的故事信息后,通过想象力代入、沉浸其中,在这个过程里与其他玩家不断沟通,梳理线索、搜集证据,形成对凶手的杀人动机与杀人手法的推理。

《扬名立万》在以上的每个环节都下了功夫,营造出了一种“众声喧哗”的集体互动狂欢。每个人物都塑造出了多面形象,每个人物也有他们从自身出发的多面视角。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在剧本杀模式兴起之下,产生出了解构与变奏的新思路。

我很难断言这种现象会不会在未来成为流行趋势,但可以断言的是:这类“剧本杀电影”,如果想要成立、效果出彩,需要有结构层次清晰、内核坚实的剧本,入戏与带戏能力高超、给予观众沉浸信念感的演员。

如果做不到这两点,那“剧本杀电影”就真的容易搞成给观众开剧本会。幸而,就今年市面上出现的三部此类华语片而言,水准都是在线的,观感也不错。

《扬名立万》的剧本杀特征,从“人物出场”的流程起,就是基本对路的。由于剧本杀要糅合角色的沉浸式扮演,所以不同于写实主义创作下的人物与情境设计,电影的主角们也并不是真正拥有那个年代气质的人。

有如我们在玩剧本杀时分到的各个角色并展开表演一般,这个过程是将当下的语境与年代的语境互为混合。编导的用意并不是还原、复刻,而是以古喻今。相较之下,他们更像是当代的电影行业从业者,描绘出电影行业体制内的众生相。

随着情节的发展,基于不同的个人视角,同个故事里的不同角色们身上的设定、接触的时间轴,以及线索和细节上,也都会有不同的差异。“剧本杀”之所以可玩,是因为每个人的视角都是受限的,每个人得到的故事也都是不完整的。

而这一叙事视角的严格限制,也在《扬名立万》中从头贯彻到底。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场戏,它仍在揭开反转,补足此前的人物信息,第三度洗牌人物的塑造。而真实线索和迷惑性线索在情节中的彼此交织与游离,也在这一时刻走向高潮。

如果你玩过打动人心的剧本杀,会发现它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丰满的情感与表达内核。这是区分剧本杀水准的要义。《扬名立万》最后找到了它所真正想要表达的重心,不太方便明说,但想必每个观众都深有体会。

而至于电影其他的表达,从编剧被剥夺署名权、“烂片之王”和“过气明星”的互相掌掴,再到女性面临的生存处境,以及电影的创作机制、面临的层层困阻……诸如此类的话题,都是逐步从电影界延展出去,面向更为广阔的大众。

实际上,生活在这个世界,无论电影人还是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人无完人,大家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体面”的,甚至还要经常“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在罪恶的真相与良知的底线之上,在电影为社会发声的责任面前,“扬名立万”是暂时的,算不了什么。

“一个人说出去,就会成为千万个人的记忆。”

行至最后,《扬名立万》讲出了电影这门艺术的本性。在电影人靠电影扬名立万之前,它首先是一门具有“民主精神”的大众艺术,归根结底,为的是守住时代与大众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