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威震华夏”的评价并非小说夸大,而是出自正史,《三国志》、《资治通鉴》在评价其“水淹七军”的襄樊一战时,都有“威震华夏”的评语。

这一战造成的影响是轰动的,曹操听闻了于禁、庞德战败的消息之后,甚至和一众属下讨论了是否“迁都”的事宜,他认为许都不再安全了。

那么,这一战到底特殊在哪里,让关羽赢得了“威震华夏”的声名呢?关键就在于作战的地点。

襄樊为何是兵家必争之地?得之便可掌控天下局势

按照三国时期的城市设定来看,襄樊地区主要就是襄阳,樊城是隶属于襄阳的一个小城市,与襄阳隔河相对,而襄阳这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高,有“华夏第一城”之称。

《读史方舆纪要》中曾如此评价:

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

简单来说,就是襄阳在整个天下中的地位,就像人的腰膂一样是发力点。地处北方的势力占据了这里,就可以借之吞并东南;地处东南的势力得到了襄阳,就可以凭此图谋西北。这里的“东南”、“西北”不是方位,而是指南北方不同的势力。

襄阳的具体位置就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秦岭之下,与淮河一线平齐,地处长江支流汉江被山势所阻而弯曲的“U”型南岸,三面临水,一面临山,是南阳盆地的南部。

这里北上可长驱中原,南下又可直入荆楚,西侵巴蜀,东出江南,即“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从水路上来说,是长江水路与中原的关键节点,襄阳号称“七省通衢”;从陆路上来讲,因秦岭等高大山脉阻隔,襄阳又是“南船北马”的汇集地。

从历史上诸多战争来看,楚国“问鼎中原”的时候就是从襄阳出兵北上,秦楚争霸的时候,胜负手也是围绕着襄阳重镇。甚至南北方势力纷争最后归于统一的时代,几乎都是以“襄阳”归属来定最终胜负的。

岳飞出兵北伐,就是从襄阳开始。元代蒙古统一中原,在襄阳一城便耗时6年,损兵折将才艰难取胜,之后的南宋王朝短短3年就全境沦陷。

有些人诟病襄阳地区缺乏纵深,但以古代战争来说,三面环水,一面多山,在防守上有极大的便利,发达的水运也使得襄阳物资运转极为便捷。南宋时期襄阳最后沦陷,真实原因在于朝堂内部不予支援,使其孤城难守。

有意思的是,金庸先生在创作《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的时候,就虚构了江湖人士郭靖等侠客死守襄阳近二十年,杨过飞石还击杀了蒙古大汗。虽然是虚构,将蒙古几次攻宋的战争捏合而成,但也说明了襄阳一地易守难攻的特性。

而关羽主动挑起的这场襄樊之战,就是攻取了由曹仁、于禁等名将镇守的襄阳、樊城,大破曹军,这背后所传递出来的信号让江东、曹魏双方都感到惊惧。

关羽的“襄樊之战”,为何足以令天下震动

关羽的“襄樊之战”,为何足以令天下震动

襄樊之地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连骁勇的蒙军都在此被阻碍了6年之久,最后还要靠着南宋内部倾轧才艰难取胜,可见关羽面临的难题有多大。

当时镇守襄樊地区的并非无名之辈,而是名将曹仁和于禁,两员名将联手,还是在襄樊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被关羽几乎打了一个全军覆没,怎么能不让人吃惊。

中国古代的城市和西方不同,因经济、人口而逐渐聚合出来的很少,几乎都是因政治、军事、地理环境而设立的,然后才会考虑人口的问题。所以襄阳这种三面水、一面山的地形,对于攻城来说极为困难。

很多人对古代战争的理解很浅薄,多是“电子游戏”的思维,以为手指一滑就能指挥军队行动。实际上,一场战争是非常复杂的,进攻一方需要的兵力要比防守一方多得多,有的说最少6倍,也有的说最少10倍,但襄阳这种城池,三面环水就是天然的防守优势,逼迫敌人只能从一面进攻,又因为地形的限制,军队是很难在一面完全排布的,人数上的优势被无限弱化了。

或许有人会疑惑,三面环水为何就不能渡河攻城,或者截断其水路运输的便利呢?在地图上窄窄的一条线代表河流,但实际上其宽度甚至达到了几百米,别说拦截运输了,站在岸上射箭都够不着航道里的船只。河岸狭窄,不说身着铠甲渡河的危险性,就是成功渡河之后也难以组织足够的人手攻城。

就是这样的劣势里,关羽来了一场“水淹七军”的辉煌大胜,还生擒了于禁,斩杀了庞德,其造成的轰动就可以想见了。

而早在公元208年前后,诸葛亮给刘备提出的《隆中对》里,根本的核心就是要占据荆州,其实真正要占据的就是襄樊地区。但荆州在赤壁之战后被曹孙刘三家瓜分,襄樊地区在曹魏手中。

关羽用一场大胜夺取了襄樊地区,就意味着《隆中对》的核心条件已经达成,剩下的就是同时北伐或者吞吴等简单事项了。

关羽北伐之前,刘备在蜀中刚刚打完了汉中之战,阵斩大将夏侯渊。曹操失去汉中,再也无力图谋巴蜀,正是焦头烂额之际,又惊闻襄樊失利。

这样一来,不仅仅曹魏惊恐,连孙吴都有些恐惧了,汉中之战、襄樊之战先后打响,最后都是蜀汉大胜,难道《隆中对》所规划的“北伐”已经要开始了吗?这是吴、魏两方势力不得不担忧的。

所以说,关羽这一次“威震华夏”的声名,除了“水淹七军”打了一场漂亮的战役之外,更在于其所取得的战果让《隆中对》的规划有了现实可能性。后者才是让曹魏与东吴更为惊惧的,并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合作。

两个宿敌的联手不是为了结盟,只是单纯地要破坏蜀汉的发展,所以刘备伐吴之后,吴国和魏国就在江淮地区开始了持续而胶着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