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打开各种App,总会有同种弹窗,什么“免费开通会员”、“一分钱体验7天会员”、“首充会员仅0.1元”、“限时6元尊享钻石会员”等等,明面上看着,这是商家让利,消费者受惠,但是,用户的会员资格到期后,平台会自动从其账户扣款续订相关服务。那么App所做就是长期“悄无声息”地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扣除银行卡里的钱,让消费者被花式套路引入“自动续费”深坑,月复一月的账单着实让人“肉疼”。
现在自动续费的模式十分普遍,已然成了互联网的标配,这本来也无可厚非,自动续费功能对于有需求的用户来说,是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便利。而且现在线下服务提供的公共收费代扣也有“自动续费”的味道,可见还是受欢迎的。
可问题在于这一本来具有进步性和便利性的服务功能,却被有些互联网公司弄得变了味,有的强买强卖,要么除了自动续费别无选择,要么将之设为默认勾选,还特意把字体缩小,藏到不显眼的角落;有的名不符实,说好的自动续费优惠多多,结果扣着扣着价钱就翻了倍;有的退出无门,取消程序异常复杂。不少网友感慨,“走过最长的路,可能就是’自动续费’的套路”。
面对商家套路,消费者抱怨连连,然而不少商家却拿云山雾绕的避责条款说事,无论注意与否,还是忘了关,似乎都是“用户责任”。种种行径不仅无信无良,还涉嫌违规违法。
今年5月1日,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要求,商家对于格式条款要尽到说明和提示义务。
App最终应该落脚到消费者使用感上。简简单单,明明明白,是使用感的重要组成。“自动续费”无异于“钓鱼式”收费,应依法依规对App变相强制“自动续费”问题进行治理,把主动选择权还给消费者。套路能用一时,但是总会透支掉消费者的信任,作茧自缚。
作者: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