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秋十月,我回衡阳老家休假,见到了年逾八秩仍精神矍铄的易学名家赵艺蔓教授。师生相见,分外亲切,一阵寒暄互问安好后,我们十分愉快地聊起了前尘往事。期间老师郑重地瞩托我,为她的这本自传体集子写一篇文章。我自觉德薄行浅,深感惶恐,生怕辜负老师的殷切期望。其实对于赵老师,作为其学生,与易结缘、忝为作家一员的我早就有为她作文的念头,只是没有遇见好的机缘。如今缘起缘至,面对老师那灼灼厚望之目光,我也就恭敬不如从命,欣然应允之。

初识赵艺蔓,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是20多年前我初参加工作不久,一天,同学小康邀我去南华大学核六所家属区他女友家玩,只见其女友50多岁的母亲一直伏案,在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年少的我好奇上前问她:您在读什么书,这么用心?她微笑着轻声告诉我,她正学习《易经》呢!我闻之不禁凛然,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于是再问,学易有什么收获?老师答曰:易乃群经之首,借用先贤智慧,可解人生困惑。“易”字由日月组成,讲究阴阳平衡,《周易》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世间万物皆遵循阴阳之道,比如:天地、日月、男女、昼夜等。天地万物遵循阴阳之道,才能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易有三义,就是简易、不易和变易。让我与《易经》邂逅,有了粗浅的了解。

艺蔓老师生于民国,成长于新中国,知天命方始习易,至今已有30多年。她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习不仅使自身及家人受惠,且一生助人无数,解决众生困惑,成就诸多佳话。她从1985年起结上易缘,弛而不息,一学未休,以让学习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干劲,不断自我修炼、完善和提高。她先是潜心自学,习得基础理论。尔后,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类会议、培训现场学习交流,发表论文,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乐此不疲,从未间断。

纵观数十年来,怀一颗良善之心,通过不断钻研及与同道师友切磋交流,赵老师不仅易艺精进,而且广结善缘、广交朋友。老师满腹经纶口才了得,沟通能力极强,说话柔声细语颇蕴感染力,富含哲理,令人回味。伊常说:财富不是一辈子的朋友,朋友才是一辈子的财富;弘扬国粹,播善天下,贫富同视,贵贱无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真真是字字珠玑,振聋发聩,令人击节,令人动容!

老师深深悟得“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进行充分的学习顿悟后渐渐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将所学反哺于社会,服务于大众,从1995年起先后开办各类学习培训班数十期,编写易学书籍11本。因缘际会,2008年秋鄙人有幸参加了老师在衡开办的学习班,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后来没能坚持。有哲人云:人和人的区别,就看他每晚8点到10点都在干啥?此言诚不我欺也!其中所学一些经典名句,如“若有命理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一经一纬义无穷,只待真师取妙用”“法高术自高”“人必自助,然后天助,方就成功”等至今让我不忘并受益终身。我也悟出:借用易经智慧,人生于世,应当讲究阴阳平衡,做入世的强者,出世的智者,以清净淡泊的心态,做有益于人世的事业。一动一静和谐平衡,心立住了,方能不随物欲流转,从容游走于当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80后”的赵艺蔓老师深得易学真传,谦和低调。她精通易理,为人豁达,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可谓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像极一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采来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甜?可亲可敬的她人品贵重,德隆望尊,学识渊博。结缘易学,精进一世,她一生只做一件事,习传易学勤胜蜂。常言道:业精于勤荒于嬉!她的专注,她的坚韧,她的优雅,她的睿智,散发着无穷的人格魅力,吐露着醉人的芬芳馥郁,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份坚守、一份大爱,鼓舞着我们这些后学晚辈在研习国学、求学奋进的道路上不畏崎岖、努力拼搏,向上向善,永不言弃!

——夏桢翔敬作于辛丑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