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事件概述

12月1日,有爱奇艺员工向媒体爆料,称目前爱奇艺正在裁员,裁员比例在20%-40%之间,裁员补偿暂按N+1发放,裁员政策还在变化中。在职场社交类APP脉脉上,也有认证为爱奇艺员工的网友在平台上发言,侧面印证了裁员的说法,认为爱奇艺裁员存在双重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第一财经、《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等媒体报道,此次裁员是爱奇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部分部门几乎全员被裁。中层(总监级别)被裁得比较多,另外还有司龄比较长、年龄比较大、薪水比较高的员工,多在被裁之列。

业内人士透露,爱奇艺裁员是因为业务出现了问题,广告收入下滑明显,剧集、综艺节目的收视率都不及预期。此次裁员是为了加快盈利步伐,聚焦内容,技术,精细化成本管理,结构扁平化。

二、传播情况

自12月1日下午“爱奇艺被曝裁员20%至40%”消息传出后,纵数横谈舆情监测与舆情分析中心于12月1日14时至2日14时的周期内采集相关舆情信息33041条,其中主体17676条,网友评论15365条;舆情声量于1日20时达到波峰3830条。舆情数据屏呈现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数横谈舆情监测中心数据

三、各方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财经:管中窥豹,可见当下长视频平台面临挑战,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兴盛。

华夏时报:除了短视频争夺时间外,今年对选秀节目的治理及超前点播叫停,同样让长视频公司的盈利之路尤其漫长。由于倒奶风波、清朗饭圈行动,“来钱快”的偶像选秀节目也面临监管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对爱奇艺来说,裁员的实际意义,或在于整肃风纪,从而结构性省下成本。对视频平台来说,部分员工收入大头来自灰色收入。

新京报贝壳财经:行业层面,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和B站等长视频平台均未实现盈利。随着视频平台会员规模、收入规模增速放缓,资本市场更加关注长视频何时能实现盈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裁员大潮正慢慢刮来,随着疫情和监管的双重叠加,业务和盈利空间正在逐步萎缩。”

“不想着怎么拍出好的电视剧,就想着超前点播、超级会员这种割韭菜、杀鸡取卵的行为,这种公司就该倒闭。”

“一家效益不好就知道裁员的公司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以欺骗员工获取那一点利益更反映出资本家那副臭脸。”

“意料之外的是幅度如此之大,裁员年龄层如此集中……这些中年人如何应对年龄的攻击,将会面临到的就业寒冬又有多寒冷?”

四、舆情点评

仅凭爱奇艺大裁员的消息,就推断长视频行业“凛冬将至”不免有些武断。如果说“爱优腾”三家长视频网站巨头在瓜分市场、确立“三足鼎立”的格局时是短暂的春天,那实际营收上的连年亏损,代表着它们近年来一直都在“过冬”。

纵数横谈舆情监测与舆情分析中心认为,如果把长视频行业的不景气完全归因于短视频挤压有失偏颇,裁员能解一时之困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视频行业商业模式的问题,在战术上算是“断腕求生”,然而战略上可能“骑虎难下”。

爱奇艺的核心收入源于会员和广告。要留住用户必须拥有大量能吸引其驻足的内容,而用户量则与流量息息相关,从而影响广告收入。但依靠内容吸引流量的模式,会导致内容成本支出极高,带来持续的运转压力。除了购买大量影视资源的版权外,爱奇艺自制的网剧、综艺等内容成本支出的重头风险控制难度极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

不过爱奇艺的大裁员显然不是要从内容方面解决长视频网站盈利的问题,而是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成本支出,越来越严的制度监管,越来越难的融资局面,无法维持一种典型的“烧钱-占领-融资-扩大”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因而采取了一种典型的“先裁司龄长、年龄大、薪水高”的互联网裁员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