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事件概述

12月5日,第二十二届全国控烟学术研讨会在线举办。与会专家、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郑榕指出,在现有水平下如果不加码各项控烟措施,到2030年预计我国吸烟率将从2018年的26.60%增长至27.64%。这一结果意味着,2030年将成人吸烟率降至20%的目标将无法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榕认为,即使非价格控烟措施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百分百全面做到位,到2030年,成人吸烟率预计将降至22.15%,仍然无法达到2030年将成人吸烟率降至20%的目标。故此要达到2030年的控烟目标,必须使用税收与价格措施。

假定非价格措施在当前水平上有序推进落实,各项措施基本达到世卫组织要求的中等以上水平,要达到2030控烟目标,则2030年卷烟平均价格要达到每包59元,比2020年增加43元;其中烟草税为每包48元,比2020年每包增加40元;消费税为每包36元,比2020年每包增加30元;2030年烟草税占零售价格的比重为82%,比2020年增加29个百分点。

二、传播情况

自12月5日下午相关报道传出后,纵数横谈舆情监测与舆情分析中心于12月5日18时至6日14时的周期内采集相关舆情信息3895条,其中主体1199条,网友评论2696条;舆情声量于6日10时达到波峰1549条。舆情数据屏呈现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数横谈舆情监测中心数据

三、各方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博网友:

“意思就是要控烟但是不能减少烟草收入呗,真想禁烟你不生产不就完了。”

“现在烟涨价的也厉害,都不用59,等过了30的坎,绝大多数的学生和基层工作人员基本就抽不起了。”

“只需要在烟盒正面印刷一整面烂肺烂牙烂脖子的禁烟宣传照片,销量就会明显下降。为什么我国烟草企业一直拒绝在烟盒正面印刷一整面禁烟宣传照片?”

“限制烟草销售呗,你们又不肯,烟草又是大税,开放呗,得肺癌的多了医保又受不了。所以就涨价呗,这样抽的人少了,税收还能保持。”

头条网友:

“把香烟变成“高尔夫烟”?最应该的做法是加大科研投入,减少和清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使香烟变成无害之烟。想用提高价格来使人戒烟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

“控烟的方法并非要烟草涨价,主要是要限制多种场合严禁吸烟。比如所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包括城乡公路街道,发现室内吸烟者应重罚。发现一次最低罚款50元,发现一次罚款一次。”

“专家说“除中国外全球香烟销量都在下降”是真的?这个数据来源和真实性咋样?”

“说一下吸烟人口增加的依据,如何统计出来的,不要凭空想象。现实中看到的是现在年轻人吸烟率很低。”

四、舆情点评

但凡提出以涨价来控烟,基本都是采取“以税控烟”的思路,不从生产端解决问题,而要从消费端解决问题。其面临的矛盾在于:如果控烟目的达到了,就意味着吸烟人口和香烟销量减少;但在此基础上保持烟草税收不受剧烈影响,则需要提高税率从而增加香烟价格。

纵数横谈舆情监测与舆情分析中心认为,要达到“以税控烟”的效果,至少有两个前提:第一,烟草消费税(烟草价格)的涨幅要高于国内通货膨胀和消费者购买力的涨幅,否则“以税控烟”无法发挥效力;第二,价格杠杆只对具有理性消费意愿的吸烟者生效,对于非理性吸烟者,反而导致更多矛盾出现。

“59元”的说法,是把非价格措施变量控制在理想状态,把价格措施作为主要自变量来推算出其对吸烟率的影响,虽然合理性有待商榷,但也非一味危言耸听,毕竟在控烟政策存在落地不足的情况下,加强征税是控烟的另一条路径。真正危言耸听的,大概是把“专家”和“59元”单独拿出来刺激烟民神经的媒体们,至于其他的控烟措施和成效,少有人关注。

控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同样在研讨会上,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控烟与行为干预部主任陈德报告中提及:“截至2020年上海市成人吸烟率已实现‘七连降’至19.4%,自2010年《条例》实施以来,吸烟率已下降了7.5个百分点”——这显然不是因为上海的香烟卖得更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