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申诉,还是表达不满,还是主张权益,你说了半天,对方就来一句:

这就是规定!

这种事,任何一个成年人怕是都碰到过。

一旦把“规定”抬出来,就断绝了一切讲道理的可能。

的确,很多事情没道理可讲,他也没打算让你心服口服,只要你服从于这种“规定”就行。

你倘若想不通,反问一句:凭什么规定?

周围人都会劝你一句:这就是现实。

好了,再一根筋地轴下去,就变成不懂事、不成熟了。

的确,倘若现实,就是由一个个规定组成,而这些规定不打算跟你讲道理,那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

这现实,就没打算和你讲道理?

想法,只能到此为止;再想下去,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现实和我,必然有一个疯了。

追根溯源,有史可查的“规定”,便是远在周朝的时候:

左传》不是说了么:“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谁规定的?周天子规定的;他凭什么规定?因为他是天的儿子;凭什么他是天的儿子?因为他有德;凭什么他有德?因为他有天命,倘若无德,天命就不在他。

这套逻辑闭环相当圆满了:只要他还是天子,他就是对的。你要是不服,不要紧,天子有六军,以讨不臣。
到了秦朝,更加完备了:商鞅明明白白地说了:“法不能论!”

你一定要论,怎么办呢?秦法之酷烈,不必多说了。

说了古代,再说说现在吧。

比如小学生,天天写作业,月月有考试。有作业,就有正确答案;有考试,就有对错标准。

这答案和标准,都是规定好了的:

你符合他的,你就是对的,你就是好学生;你不符合他的,你就是错的,你就是坏学生。

如果这孩子非得和老师杠上,说:凭什么标准答案就是对的,我就是错的?

别说老师了,怕是连他的家长,都会一巴掌糊他脸上。

这样,固然省事,但得不偿失——

在这样的逻辑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了以后必然会建立一个更不讲道理的环境;然后,规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最后,我说一句:对和错没那么重要,能不能讨论对错、有没有这种讨论的氛围,这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