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懂了没有》是戴建业老师的一本散文集,《人生难道只是一场赛跑?》是其中的一篇,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回忆儿时父亲对自己的严苛要求时,他说,那时书读得不好要“将功补过”,读得好要“再接再厉”,不管读得好不好都没有好日子过,生活简直是望不到尽头的苦海。

没想到,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他却理解并继承了父亲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以至于儿子的童年几乎是自己童年的翻版,单调而无幸福感。

读到这儿,我忽然想起常说的一句话:活着活着,就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我想,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所谓内部原因,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的深入,乃至角色的转变,人的想法也是会自然而然改变的。

记得儿时,因为所受的教育,我对“舍生取义”者总是充满敬意,对“贪生怕死”者则是发自内心地鄙视。

成年后,对前者的尊敬不改,对后者的态度却起了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当生命与物质财富同时面临威胁时,我更认可首先保全生命。我想,这不正是自己当初鄙视的“贪生怕死”吗?

老师做了父亲以后,针对孩子的教育想法改变,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而所谓外部原因,主要是指外界环境的影响。

戴老师的文章道出了中国教育的现状:人们普遍把人生看成一场赛跑,并喊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有了这样的人生信条,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TA开始学各种东西,一刻也不得清闲。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作为家长怎么可能不受影响?看到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各种辅导班,自己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便内心不认可,恐怕也只好随大流。

戴老师对待孩子教育想法改变,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虽然把原因分成了内、外两方面,但它们不一定是相互孤立的,而有可能是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

在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当中,父母、老师、领导、密友都有可能给自己比较大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学一下三迁的孟母,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选择,比如求职时选择人际关系良好的单位。交友时也应该慎重一点,让自己受到的影响尽可能是偏正面的。

人不会无缘无故活成自己最讨厌的人,只有认清了原因,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另一方面,即便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无力改变的外部环境,那就在内心放自己一马吧。毕竟人无完人,如果一直跟自己较劲,那该活得多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