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瓷器大国”之称,在全球范围内都享誉盛名。中国的瓷器种类多样,花色各异,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到各个国家,并广受各地人们的喜爱。从16到18世纪,中国共有三亿多件瓷器在欧洲登陆,它的销售遍及地球三分之二的大陆。

正是这样一个瓷器大国,居然要“山寨”别的国家的瓷器?

“山寨瓷器”是如何崛地而起的?

故事缘起于顺治十二年,那时候清政府刚刚统一中国,为了防止郑成功抗清力量与内地的抗清力量发生联系,所以沿袭明朝海禁制度,实行海禁。这一举动恰好导致了景德镇瓷器出口锐减。

而当时欧洲进口的中国瓷器风头正盛,欧洲人们对于瓷器的需求也非常大,因此,在无法从中国直接进口到最新的景德镇瓷器,他们便将目光转向了同为亚洲的国家——日本。

日本与中国沿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交往频繁。中国的汉字、儒学,书画、佛教,典章制度等,都对日本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再加上越窑瓷器原产地的浙江与日本的关系也很密切,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海上通道就已开通,而后,中国也将越窑青瓷源源不断地输往日本。

因此在清代初期,日本的瓷器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了,于是荷兰的商人将广受欧洲市场欢迎的中国瓷器的样式交给日本的瓷匠,让他们进行仿制,于是便生产了一批可与景德镇瓷器比肩的瓷器,这也是最初的伊万里瓷器。

伊万瓷与青花瓷,外行人分不清

在外人看来,初期伊万里瓷器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颜色,都与景德镇外销欧洲的产品非常相似。

但是在专业的工匠眼中,伊万里青花瓷烧制的盘子与中国景德镇窑青花盘,依旧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在原料上,伊万里青花瓷所使用的是日本有田地区开采的瓷土,其耐火度比景德镇原料低,在烧造时容易产生胎体变形或器底塌陷等现象,因此烧制出来的器形不够精美。其次,在烧造工艺上,伊万里青花瓷烧制而成的盘子为了避免胎体变形或器底塌陷等毛病,通常会采用支钉支烧法,待盘子在烧成再打掉支钉。所以伊万里青花瓷盘表面都会多多少少留下了数量不等的支钉痕。而是否带有支钉痕便成为了伊万里青花盘与康熙青花盘的重要区别之一。

虽然伊万里瓷的制作技术尚未达到成熟,与中国的青花瓷仍然有一些差距。但由于中国实行海禁这一条件的限制,荷兰商队只能退而求其次,当伊万里瓷器被带回欧洲,依旧受到了欧洲贵族阶级们的喜爱和追捧。

伊万里瓷的发展——模仿,模仿,又被超越

据东印度公司档案记载,一六五七年日本瓷器首次销往荷兰。之后的几十年里,日本逐渐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瓷器的主要出口国。直到1684年,康熙皇帝宣布重开海禁,中荷这时才恢复陶瓷贸易。

但由于清政府实施海禁的几十年间,日本陶瓷已经占据了欧洲市场的主流,甚至

已经给欧洲人的审美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再加上欧洲市场对伊万里瓷的认可度极高,而中国的瓷器烧造技术、质量远胜日本,价格又低廉。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将天平倾向于中国。

伊万里瓷多以菊花、扇形开光等典型的日本元素作为装饰,具有非常浓厚的日本气息,中国为了在重开海禁之后能够迅速地夺回市场,于是也复刻了当时日本的各类元素,由此“模仿”生产了一系列日本伊万里瓷。

结果中国景德镇照着伊万里风格做出来的瓷器,无论是胎质,瓷器的釉色,图案的画工,都超过日本本土的伊万里瓷器。

这一举让聪明的商人们喜不自胜,如此便宜又美观的山寨“伊万里瓷”又被他们发现了,于是大量的订单开始从日本转入中国。

在此以后,中国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明了粉彩等新的瓷器品种,质量也比之前的更好,中国景德镇瓷器以高岭土作为瓷胎土,烧制出的瓷器胎体更加轻薄、洁白,图案绘制更加精致细腻,这让中国伊万里瓷器物美价廉,性价比更高。而日本伊万里瓷在竞争压力下逐步减产,在持续外销了约100年后,终于在18世纪中期彻底退出了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