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涌现出了贤明的帝王,比如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清朝也是少数政权的朝代。提起清朝这两个字眼,有许多人会赞叹清朝有康乾盛世,但是也有不少人称清朝是一个闭关锁国的时代,文字狱令人叹息。

一、闭关锁国

汉唐时期我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清朝末年中国沦为私人宝物,被西方列强国家争相抢夺,这无疑减缓了中国的发展速度,使得与西方强国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经济差距与科技差距。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愚昧的,戊戌六公子总会在危难时刻站出来拯救现状,对坐在宝座上的人提出意见。当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处决时,围观的群众向刽子手扔钱表示对这件事情的尊重,慈禧还命令刽子手用钝刀进行处决。

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朝以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下了《马关条约》。在短短的20年间,清政府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失败,《北京条约》、《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又一次不平等的条约签订后,梁启超和康有为两人聚集了600多个文人组成维新派上书到光绪皇帝的桌上。维新派意在鼓舞士气,不能被战争的失败打破民族自信,也不能打破自己的自信心

二、微信被拒绝

北京城已经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北京处于海岸线附近,甲午中日战争又一次证明了海军在战争中并没有可靠的实力,接连的失败反映出清政府朝廷的薄弱,在军事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像蚂蚁一样垂死挣扎。

变法的前三项全部是权益之治,国家必须采取紧急的措施以应对危难时机,选择逃避并非长久之策。但中国的封建文化和封建思想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时光,封建王朝不具备优势,和西方崛起的国家相比较,腐朽的政治制度一直在拖着中国的发展,应该站出来变法。

维新书被清政府残酷地拒绝了,尽管光绪帝坐在宝座上却无法掌握真正的权力,慈禧太后不仅掌管后宫,还掌管着封建贵族的利益。上书的内容无疑剥削了她的利益,慈禧太后不可能同意

读书人都有恒心与气节,十年寒窗就能见证这些意志,维新派开始在上海与北京发报纸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社会上的人因此受到了鼓舞。在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下,维新派勇于突破自己,把文化带入全新的政治舞台。

清政府在思想上是极其腐朽的,洋务运动以及戊戌变法不过是不堪一击的外壳。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其他有学识的人灰心丧气地远走他乡。

三、文化的口子

谭嗣同仍然不磨灭心中的意志,他愤怒下十分的不甘心,好不容易开了一个文化的口子,不能屈辱地接受失败。谭嗣同深深地明白,封建传统让人们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国人自大自负,他们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措手不及,自信心和自尊心丧失。

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跪着,即使有外界的压力也无法使他们站起来。谭嗣同不相信世间没有清醒的人,谭嗣同不愿意做鸿毛,他想做一个钟来敲响所有中国人,他想告诉人们与其在寒冷的冬天中躲避着生存,不如轰轰烈烈地死去。

自古以来,变法的人有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就诞生了无数的英雄,他们能在秦国贫穷的土地中迅速崛起,也成为了战国时期最后的赢家。谭嗣同等其他君子决定以身殉道,慈禧太后没有阻挡他们,她早已对这些读书人咬牙切齿,这些读书人在刻意掠夺自己的权利。

四、死刑

慈禧太后面对这些读书人时,完全抛弃了面对西方列强时的软弱与无能。当刽子手用大刀执行死刑时,慈禧太后喊停,让把刀换成钝刀,以给戊戌六君子巨大的痛苦和屈辱

谭嗣同在刑场上发出了自己最后的呐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下面的百姓根本不顾台上的犯人是谁,他们只是为了看热闹而来,发出了讥讽的笑声,甚至向刽子手的身旁扔钱让刽子手使大劲。

谭嗣同试图唤醒下面的群众,却无法唤醒他们内心的封建文化和封建思想。谭嗣同死前的心情应该很凄凉吧,本该荣耀的人生被国家所毁灭,而下面的人不仅麻木,而且愚昧。但所幸他的叫喊还是唤醒了读书人的勇气,此后也开始有成千上万人为中国的被拯救而站起来,谭嗣同的牺牲是有极大意义的。

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掌权人的选择,诗人有自己的觉悟,政治学家有对政治上的想法,每个人的立场都不同。就像中原人在历史书中所说的那样:每一个家庭都只能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能教育其他家庭的子女,也不能教育与自己不相干的人。正所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结语:

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存与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人生下来就要接受死亡,在短短几十年的挣扎中,生存还是死亡是过不去的一个坎。有的人想活得极其精致,有的人想寻求长生,比如秦始皇曾经命人到东海寻求长生不老的药。

戊戌六公子是另外一类人,他们活得通透,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国家的大义,这种精神足以被我们敬仰,被我们敬佩。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必须记住是先人的付出和鲜血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与安乐,我们必须用国家的安危与时代的进步警戒自己,作出贡献才能不负时代的使命,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