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在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一般来讲慢性支气管炎病情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支气管炎多由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而成,亦可继发于支气管喘息,或支气管扩张或心脏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辩证
在中医看来,本病以咳嗽为主,故属于中医咳嗽范围。
咳嗽有外因内因及虚实寒热之别。外因咳嗽多起于风寒或风热。
内因咳嗽多受其它脏腑影响,故《内经》有“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之语。
外因咳嗽多为实证,内因咳嗽多为虚证。
然实证中有挟虚者,虚证中亦有挟实者,不可拘泥,必以脉证为辨。
至于寒热,除由脉证上分辨外,亦可从痰的颜色上加以分析。
一般说,黄稠为热,稀白为寒,但亦不能拘泥。
慢性支气管炎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会出现以下危害:
天气变化,受凉感冒后反复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还会破坏患者的肺功能,导致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阻塞性肺气肿发生之后,会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的症状,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全身皮肤黏膜紫绀、头痛、头晕,甚至昏迷的发生。还有一些会并发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表现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不能自行消退,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有些还会导致肺大泡破裂,出现气胸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灸治疗的实验

从本世纪50年代起,针灸已经成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此之前,意大利的维内依(A·Vinaj)教授等采用针刺之法,于30年代曾有效地治疗了多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并获良效。70年代,随着我国大规模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工作的开展,使针灸治疗本病获得迅速的推广和发展。近二十年来,本病的针灸防治工作更趋深入。
通过长期大量的观察,发现无论是急性发作期的寒证、热证,还是慢性迁延期的肺虚咳痰、脾虚痰滞和肾虚喘促及缓解期,针灸都有一定疗效。有人曾统计针灸治疗的18400余例病人,其总有效率为70~97%,部分患者或临床治愈或临床控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表明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是肯定的。
针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还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动物和人的多项指标的对照观察,发现针灸、耳针、药物穴位贴敷等各种穴位刺激法治疗,可以促进慢性支气管所致的气管损伤修复、使柱状上皮细胞的病理性损害得以减轻。针灸能提高患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升高血γ球蛋白的比例和血浆皮质醇的含量,降低血中嗜酸细胞的数目,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得以改善,增强患者的防御能力。
另外,通过甲皱微循环观察,发现患者存在的轻微循环障碍,通过针刺治疗也能得到缓解。针灸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上述这些作用起到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灸治疗的实践
在针灸治疗时,针对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方法不同。
急性支气管炎的针灸干预治疗方法简洁有效,常用肺俞、风门、尺泽、鱼际等穴位,可在1-2周内迅速缓解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甚至完全康复。
慢性支气管炎治愈比较慢,治疗过程中单纯针灸有效,配合中医调理,能够达到积极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为慢性支气管炎反复迁延发作过程中,感冒时常发生,所以在平时要注意机体正气维护、免疫能力提高。在没有发作时,针灸干预的侧重点是提高免疫能力,常用足三里、气海、肺俞、膻中、天突等穴位,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河南国康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其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病患反应良好,依从性极佳。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该治疗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疗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