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城区的房子要不要买?
相较于新城区,老城区有更深的底蕴,更密集的人口与更完善的配套,因此,也有更浓厚的烟火气。
住在老城区,最直观的感受是生活更便利。随便走两步都是活色生香的生活,几乎所有日常生活需求都可以走步行搞定。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商圈、教育、休闲等生活配套更齐全,更优质。
举个例子,深圳有名的商圈,大部分都在成熟区域。例如罗湖东门、福田华强北、南山万象城。而在近年新起的光明、坪山,谁能匹敌?
深圳“四大”中,深圳外国语学校在盐田,深圳中学在罗湖,深圳实验学校、深圳高级中学都在福田,都是深圳发展更成熟的区域。短期来看,光明、坪山,难有学校能与“四大”比肩。更甚者,一些老房子之所以挂高价,妥妥的是沾了学校的光。
第二,交通更便利。
一个很明显的对比,从罗湖老街到南山高新园,33分钟,一趟地铁直达;从光明大街到南山高新园,1小时14分钟,转3条线,即使开车也要43分钟。
老城区的地铁,快、密,新城区的相对慢、少,对上班族而言,哪个更香不言而喻。
说完优点,再看老城区的房子有哪些硬伤。
1、房价高。要想享受成熟的配套,就得为之买单。罗湖的房子,大多在7、8万/㎡以上。光明的房子,4、5万/㎡,相差2-3万/㎡。特别是市区内繁华地段,普通刚需购房者难以承受。
2、房子旧。
3、生活环境嘈杂。于老城区而言,由于早年规划问题,如今周边配套齐全、人气旺盛的另一面,往往与脏乱差挂钩。
4、交通拥堵。早期建设的道路大部分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的需要,道路狭窄、路面破烂、交通混乱是通病。
此外,不少老小区早年规划建设时,只设了很少的停车位或者根本没有停车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车几乎成了每家每户的标配,停车也随之成为一大难题。
02
哪些房子越老越香?
哪些房子风华不再?
老城区的房子让人又爱又恨,但总有些越老越妖的存在,其余大多早已风华不再。
作为购房者,如何甄别?
首先,要分城市。一线城市的老房子,交易非常活跃,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现象明显;如果是有顶级资源加持的房子,如对口名校、毗邻繁华商圈、紧靠交通枢纽等,这类房子,是越老越妖的典型。三四线城市,新房供应量多,人口又比一二线城市少,买方市场下,同样的价格,人们更愿意买新房,老城区的市场份额相对更少。
其次,要分阶段。当城市发展处于成长阶段,老城区的房子大多刚刚建成,此时入手不错;当城市发展进入扩张阶段,资金、人口、产业向新城区倾斜,老城区吸引力相对较弱;当城市发展进入稳定期,老城区面临改造和更新,此时也是个不错的节点。
03
新城区的房子能不能买?
如果想看新城区的房子,也要先看清优劣。新城区的房子有三大优势:
1、房价较低,经济压力较小。
2、居住环境纯粹,居住属性舒适。
3、户型设计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最大的劣势在于,配套需要时间完善。其次,受限于发展时间,短期内出行可能不太方便。
不过,这背后又牵扯出另一层逻辑:长期持有新区的房子,能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吗?
不一定。
现在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拼命造新区新城,这些地方几乎都在卖房。
卖什么?宏伟的蓝图!如金融城、科学城、教育城、智慧城、生态新城等。这些美好的概念,十分令人心动。
加上比老城区低的房价,更大力度的折扣优惠等,往往令购房者们蠢蠢欲动,期待买了就能财富倍增,从而走向人生巅峰。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要想成为“天选之子”,往往要有实力与运气的加持。
一个残酷的事实,许多新城区,概念图大气蓬勃,最后却因为没有相应的落地措施,成为“空头支票”。
2013年,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曾对12个省区的做过调查,结果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
还有一个夸张到可笑的数字,这些新城区总共规划的人口高达34亿,而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才14.1亿。所有人都从农村和老城搬到新城,也仅仅填满三分之一的“规划大饼”。
当然,除去这些“空头支票”,确实有一部分新城区规划得到落实,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不少人口安家,深圳高新园、深圳湾两个片区就是个典型。
前者十年前还是老破的城中村,后者还是一片滩涂;十年后,高新园成为深圳最强经济输出名片,深圳湾也摇身一变成超级总部基地。
两个地方的房价也从不到1万/㎡涨到10-30万/㎡不等,最开始在这两个地方买了房子的那批人,如今早已身价翻倍。
04
五招教你买对新城区
截然不同的选择,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对购房者而言,在面对诸多新城区规划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王波博士认为,哪怕蓝图再有诱惑力,也一定要看清这些利好能不能兑现、何时兑现这两个基本点。
如何判断一座城市的新城区,未来能否发展成核心地段?有五个判断方法:
1、看政府意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新城区新能否发展起来,关键看政府的重视程度,例如有没有足够的资金、资源注入。
具体可以查当地政府每年的工作报告,如是否有拨款给新城区建设项目,修路修桥,建学校等等。如果没有,或投入很少,发展建设进程将非常缓慢,甚至有烂尾风险。
2、看产业发展。提起新城区规划,必不可少的就是产业园概念,如互联网产业园、高科技产业园、文化创意园、科教城、知识城等。
按理来说,地方政府有引进产业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引进的产业是什么样的,也是重要的区分点。如产业生态链是否完善,是否有人才聚集优势,有资金成本优势等。
如果这些都没有,大概率又是纸上谈兵,空欢喜。
根据我们研究的、成功的新城区案例来看,产业发展要在城市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有提升、有优化、有升级,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3、看人口流动。部分新城区依靠产业吸引人口,但是由于就业措施、城市配套、教育医疗等配套跟不上,往往“留不住人”。长三角的嘉善、环京的廊坊、早年的燕郊都是典型例子。
所以,要特别警惕那些人口净流出的城市,这类城市的新城区规划原则上是不靠谱的。
4、看规划能级。正常情况下,级别越高,风险越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级的新区就一定没有问题,最好选择强二线城市以上的新城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高新区>开发区>工业产业园。
5、看面积大小。部分城市的新城区规划面积太大,从几十平方公里到几百平方公里不等。如唐山滨海新城(150平方公里)、西安西咸新区(272平方公里)、兰州新区(806平方公里)。
短时间内,这种规模的新城区很难取得实质进展。要知道深圳1997平方公里,足足用了40年,才有了如今的城市面貌。
所以,新区买房,最稳妥的选择是挑离主城区最近、城市资源要素最集中、最核心的板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