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粉丝在群里问我,韩大夫,冬补阳,夏补阴,这句话对不对。这6个字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涉及到很多知识点,直接回答对、或者不对都是不全面的。黄帝内经有句话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8个字大部分人会直接翻译为春天和夏天应该温补阳气,秋天冬天应该滋补阴精。依据就是春季阳气升发但是寒气尚存,应该注意保暖温阳扶正防止寒邪伤害人体,夏季天气炎热,阳气在表,出汗较多,阳气会随着汗液外泄,另外夏季空调处处可见,且喜欢吃寒凉食物容易伤人体阳气造成腹泻、腹痛、感冒。秋季天气干燥,容易伤人阴液,应该滋阴润燥。冬季寒邪旺盛,人们喜欢吃一些辛辣温补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生内热,食入过量就会伤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冬季会容易嘴唇干、口舌生疮、流鼻血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内经里说的“养”指的是顺应的意思,春、夏、秋、冬,对应生、长、收、藏 ,春夏阳气升发,人应该顺应阳气升发的特性,秋冬阴气渐盛 ,人应该顺应阴气逐渐旺盛阳气收敛的特性。民间有两句谚语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其本质也是告诉我们要顺应天地阴阳二气的变化春捂是说春季阳气始生,不过早脱减衣物有利于固护阳气升发,就好比火苗较小的时候需要小心呵护不要被外邪熄灭。秋冻是指秋季天气转凉,不要见冷就加太多衣物,否则不利于阳气潜伏,就好比火势即将要熄灭不要再加柴助火。夏季吃姜是因为夏季阳气在体表,胃中虚冷,阳气内微,不能胜冷,吃姜即可以温胃气,又可以辛温走表助阳化气。冬季吃萝卜是指冬季阳气向里向内,处于收藏状态,在外的阳气虚少,在里的阳气积多,吃萝卜可以清解积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再拐过头看这个粉丝的问题,其实是没有标准的答案的,到底是补阳还是顺应,应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习惯所处地域来考虑,如果他在寒冷的地区,冬季就需要补阳,反之在温热的地区或者温热的环境就需要顺应阳气的收敛,注意滋阴行气防止阳气郁滞化热。夏季如果在外劳动工作,就需要滋养阴精防止阳气升发太过,汗多伤阴,如果在室内空调环境长时间工作休息反而需要补阳,防止寒凝脏腑。中医辩证用药一定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没有绝对化的定律。所以养生的本质是结合自身特点去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不假思索地拿来就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