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德善沃土

近日

辛庄镇卫氏义庄修缮落成启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市政协副主席王庆华,市领导周晓、金健峰出席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传承着千年德善文化的卫氏义庄

到底是什么样的?

跟着小编来看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范仲淹雕像

卫氏义庄是江南宗族义田制的递嬗和发展,也是范仲淹“益天下之心,垂千古之先”先忧后乐仁爱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对当时宗族组织进行制度化改造有积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年间,昆山第一状元卫泾十四代裔孙卫肇吉在钓渚卫家塘募银置田地,创建卫氏义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至十六世孙卫洪题旌,经五代传承,义庄进入鼎盛时期。立义庄、设义学、赡同族、贻后人,义庄与宗祠、义塾融为一体,义田1000余亩,祭田、义冢田、书塾田400多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缮后的卫氏义庄焕然一新

卫氏义庄建筑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有东西轴线两组各五进,庄房有正厅、仓厅、对照厅等多所厅堂,共有54间。建筑占地面积1073.69平方米。大厅5间宽17.8米,进深10.2米,檐高2.8米,木构用月樑,有前翻轩,青石柱础。在平墅建有义仓、通间、亭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氏祠堂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前后二进,每进6间,门前有空旷的场地,植有银杏、桧柏,后进大厅供奉卫氏列祖列宗的长生牌位。1985年后进大厅搬迁至尚湖风景区。旧时,每年逢春秋两季,年满16岁族人男丁举行祭祖仪式。按族丁人口领庄米、赈孤寡、助学子、发学奖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 年,常熟市将卫氏义庄核准为市级文物,并将之列为苏州市文物控保古建筑。这也是苏州市义庄建筑中,唯一在乡村的市级文保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辛庄镇以文物抢救性保护为原则,对卫氏义庄修旧如旧、恢复原貌。辛庄镇以此为载体,持续弘扬德善精神,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盘活历史资源,用活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义庄的教养文化和先忧后乐的仁爱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义庄文化?

义庄文化是宋代以后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乡村弱势群体的救济、乡村文化教育的发展、农村社会风气的改良、村民道德水准的提升、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深深影响着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更好地保护卫氏义庄

发扬江南义庄文化

辛庄镇与苏州市范仲淹研究会

常熟市委党校

常熟市翁同龢纪念馆

常熟市辛庄镇德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

共同成立了江南义庄文化研究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盟成员将立足江南文化底蕴,进一步提炼“先忧后乐”的时代价值,为“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再添一道精神文明靓丽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卫家塘村云庆公益社揭牌成立,古今对话▪《千年云庆》栏目、卫家塘村“四库”项目同步启动,卫氏义庄文化研究员、文物保护员获颁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氏义庄文化是

常熟市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打造“义庄”文化群落

让义庄不仅作为地标性建筑

更成为市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将德善精神融入当地发展中

为乡村振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