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续上期。

导读:

第23期连载内容是原创科普著作《肿瘤免疫治疗的故事》的第三回(《肿瘤免疫治疗的四支部队》)的第三章(《CAR-T特战队精准打击》)的第10节《“天价药”定价是否合理?》。

十、“天价药”定价是否合理?

2017年CAR-T细胞疗法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之后,全球便掀起了CAR-T细胞疗法研发的浪潮。

就在2021年,中国市场也迎来了2款CAR-T细胞疗法的上市,进入CAR-T细胞治疗时代。

在上一期我们已经说过,第一款在中国上市的CAR-T细胞疗法药物为120万元/支,。

2021年12月14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示广东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新获批上市的新品种(第四批)及其拟挂网价格的通知》,公示了6个新药的价格。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药明巨诺生物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拟挂网价正式公布,为129万元/支。产品售价129万元,还不包括其他治疗费用,就是产品费用。

售价120多万元,皆因这是一款“私人定制”药品。

因价格高昂且为私人定制,该药品无法退换。订的时候就要付全款,不能退换。

有记者注意到,网上流传出的一张复星凯特药品销售订单上显示,本订单生效后,甲方(复星凯特)即启动药品生产制备。订单生效五个工作日内,购买方需向甲方支付本销售订单所列的含税供货价款。

目前国产获批的两款CAR-T产品定价均在百万以上。一针堪比一套房,普通人难以承受。不过,也有人把它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据《健康时报》报道,2021年8月26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陈阿姨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办理了出院手续,陈阿姨成为首位接受CAR-T治疗后被评估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

陈阿姨于2019年6月确诊弥漫性B大细胞瘤,复发后的治疗效果都不太好。再加上陈阿姨本身也年纪较大,很多治疗方式不适合她。本来已经绝望的陈阿姨在2021年6月看到了希望,CAR-T细胞治疗法在我国获批上市。

2021年6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团队为陈阿姨单采细胞,8月2日CAR-T细胞回输回陈阿姨体内。8月底,陈阿姨在PET-CT检查下,发现体内暂时没有癌细胞,症状完全得到了缓解,并于8月26日出院回家。

这是全国首个“吃螃蟹”的人,并且是首位接受了CAR-T治疗后被评估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陈阿姨的痊愈出院,为其他即将接受治疗或是还在观望期的患者增加了非常大的信心。

陈阿姨的CAR-T治疗旅程,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的“奇迹”,“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医生、创新药企、监管部门等共同的努力。

目前来看,尽管治疗优势显著,但阿基仑赛注射液120多万元/袋的价格仍然让多数普通人望而却步。据头豹研究院《2021年中国肿瘤治疗行业概览》报告显示,肿瘤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费用为1万-5万元/次,放疗费用为1万-3万元/次,化疗费用为1.8万-12.7万元/年。此外,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花费更为昂贵,分别为14.6万-43.8万元/年,及18.3万-54.8万元/年。

相比之下,阿基仑赛注射液价格确实不菲,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其定价合理性的质疑。

多位专家表示,这种新型抗癌药的定价是根据它的疗效、成本、价值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从研发成本来看,120多万元的售价并非漫天要价。目前全球获批的所有CAR-T药物定价都非常昂贵。以Yescarta为例,该款产品在美国的上市价格同样贵得让人倒吸一口气,为3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0万元)。此外,由诺华研发的全球首款上市CAR-T疗法Kymriah,其白血病适应症费用为4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6万元),淋巴瘤适应症费用为3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0万元)。

CAR-T产品定价高昂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产品本身的研发投入就很大。据复星医药发布的公告,截至2021年7月,复星凯特现阶段针对该产品累计研发投入约人民币7.04亿元。

另一方面,CAR-T是一种细胞疗法,不是单一的药。其价格的高昂,是因为它需要给每位癌症患者“量身定制”。

首先,从癌症患者身上分离提取出免疫T细胞;之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加强T细胞作用,让它能识别癌细胞,并且激活T细胞的能力,使其能够精准杀癌;然后,对这种具有抗癌活性的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一个患者至少需要培养几千万个CAR-T细胞;最后,在培养完成后,会将这些细胞重新输入病人体内,完成抗癌。

这一过程之繁杂,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超过600个步骤的繁复过程需要投入巨大的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完成,也就导致了最后的定价必定昂贵。

药明巨诺高级副总裁、首席商务官吴琼就曾指出,CAR-T药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复杂,不仅要均一稳定地生产同质化的高质量产品,在制造和交付上要求精准和速度,还要对每批次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另外,CAR-T的质量控制涉及存储、生产、使用等多个环节。

CAR-T除了“一对一”个体化定制,治疗复杂外,该技术还存在适应范围小的问题。

这种药物目前的适应症大多都是血液肿瘤,如果身上出现的是胃癌、肺癌、肝癌这一类的实体肿瘤,这项技术目前尚未达到期望的效果。这就决定了它的市场并不大,很难成为一种通用性的普遍抗癌药。

(以下参考文献是作者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文章,有兴趣浏览者可到相关数据库下载)

  1. 奇云:机体的免疫反应是如何被激活的?——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1, 38(10):900-907.
  2. 奇云:机体的免疫反应是如何被激活的?[J]. 生命世界, 2012(1):44-51.
  3. 奇云:抗独特型抗体研究的新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90(5):356-358.
  4. 奇云:干细胞研究与治疗性克隆[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23(5):33-43.
  5. 奇云: 打开探究人体细胞分化和演变的大门[J]. 物理通报(2):1-4.
  6. 奇云: 发现调控细胞循环周期的神秘物质[J]. 世界科学, 2001, (11):7-8.
  7. 奇云.:发现调控细胞循环周期的神秘物质——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J]. 世界科学, 2001, (11):7-8.
  8. 奇云:纳米医学的新分支——纳米肿瘤学[J]. 卷宗,2011(6):68-68.
  9. 奇云:人体防御素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生命的化学, 1992(12):23-24.
  10. 奇云.:让细胞改变命运[J]. 科技潮, 2012, (11):58-61.
  11. 奇云: 松开免疫系统的"刹车"[J]. 生命世界, 2019(4):10-13
  12. 奇云:.不治而愈的奥秘[J]. 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 1992, (7):24.
  13. 奇云:21世纪的纳米医学展望[J]. 现代诊断与治疗(3):154-155.

本期内容到此结束,

全文未完待续。

下期更精彩,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