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2月的一个晚上,毛泽东来到朱德住处。

房间里的朱德正在伏案工作,毛泽东在门口站了一会,迈着有些沉重的脚步走了进去。

屋子里的朱德并没有抬头,毛泽东把手里的报纸放在桌子上,手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两下,没有说话。

报纸上印着朱德妻子伍若兰英勇就义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看了眼眼前的报纸,一时眼眶溢满了泪水,颤抖着把它捏在手里,心里悲痛万分,哽咽着说道:“若兰,我的好妻子。”

铁汉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处。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部队,从井冈山出发,走向暨南。

在途径江西寻邬县吉潭的时候,遭到国民党一个团围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朱德的妻子伍若兰为了保护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首长的安全,带领一部分将士从侧面进行突击,把火力引向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朱德、毛泽东脱险,伍若兰因弹尽负伤被捕,惨死于赣州,头颅还被残忍割下送往长沙示众。

至此,朱德的第五段婚姻结束。

但他一直把伍若兰记在了心里,因为伍若兰,他一生都很喜爱兰花。

但茫茫人海,与他相伴一生的配偶,又在哪儿呢?

邂逅康克清

一天傍晚,朱德像往常一样去散步,突然身后有人开口说了话。

“朱军长,你在散步呀?”

朱德回头一看,曾志正向他走来,他记得,曾志是伍若兰低两级的校友,现在是红四军的民运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曾志

他关心地问:“今天的宣传怎么样?”

曾志说,人民群众热情高涨,很多人都要求参加红军。

两人寒暄了一会,曾志邀请朱德去他住的地方去坐坐。

朱德想了一会,答应了。

曾志和一些女战士一起住在一间不大,却装饰很好的屋子里。朱德和她一起走进去,屋子里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人都站了起来,向他问好。

朱德忙说:“我就是来看看,你们继续聊你们的,不用管我。”

虽然朱德这样说,但女兵坐在自己的床头,都有些拘谨。

朱德扫视了一圈,好奇地问:“刚刚你们还挺热闹的,怎么现在都不说话了。”

曾志忙说:“你是军长,她们怕你。”

朱德听着扬了扬眉毛:“敌人怕我,是因为我要他们的小命,你们怕我干什么?难道我不是张了两只眼睛一个嘴巴。”

因为他的幽默,屋里的气氛再次热闹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高大的女战士站了起来,对朱德说道:“朱军长,你真幽默。”

朱德看过去,这位女战士的皮肤黝黑,但一双大眼睛里透着活力和泼辣,很是有神。

朱德看着她,不禁问:“你是哪里人?”

“江西万安县罗塘湾人。”女战士一点也不怕生,大声回答到。

朱德接着问她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曾志都抢着帮她回答了。

“她叫康桂秀,17岁。”

这时的康克清还没有改名,仍然叫着在家里的名字。

朱德问她这么年轻,就出来打战了,不怕死吗?

康桂秀斩钉截铁地回答:“报告军长,怕死我就不会出来了。”

两个人一通聊下来,屋子里的其他女兵都放松下来,不一会就和朱德谈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色暗了下来,朱德该离开了,在曾志的护送下,他走出了屋子。

回去的路上,曾志纠结了好几次,还是开了口,忐忑地问:“朱军长,若兰大姐不在了,再给你介绍个女战士吧。”

朱德突然间听到了伍若兰的名字,一下子定住了,悲伤从身体里涌了出来,他沉默了好一会,他才放松了自己的身体,说了声:“好嘛。”

曾志回忆了下今晚朱德和女战士们的谈话,很快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康克清的身上。

康克清的经历

康克清也是个苦命人,出生40多天,就因为家里揭不开锅,被父亲送到了罗家做了望郎媳。

后来,康克清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带领当地同龄的女孩报名参加农民自卫军,从白军手里夺枪,把养父母吓得够呛。

养父母怕她惹出更大的事,要她出嫁,甚至把媒婆都请到家里来了。但康克清当时已经见过了些世面,绝不会让自己走上这条老路的。

她在媒婆面前耍尽了泼辣,从此以后,没有谁敢再上门来提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9月,红军来到了罗塘湾,康克清在家里观察了三天,确定是红军后,就去找到陈毅,要求跟着红军走。

10月,他跟着红军上了井冈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

几个月后,她就在屋子里见到了朱德。

这时候朱德的上一任妻子伍若兰才牺牲不久,她没有想过,朱德会是她一生的伴侣。

点头定终生

曾志送走朱德回来后,就一直想找机会和康克清聊聊,但她们都太忙了,很难有合适的时间。一天晚饭后,康克清前脚刚进屋子,她后脚就跟了进去。

康克清刚坐到床上,发现一直盯着她看的曾志,愣了愣,问:“曾大姐,是出了什么事吗?”

曾志没说话,走过去坐在她身边,握着她的手继续打量着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克清被她看得不好意思了,曾志才开了口:“桂秀啊,你觉得朱军长这个人怎么样呢?”

康克清不假思索地回答到:“军长人很好的,带兵打战,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大家都很尊敬她。”

一听这回答,曾志就知道她完全跑偏了。

“我是说……”曾志重复了几次,才把下面句话抖了出来,“你个人对朱军长的印象如何。”

康克清听着看了眼曾志,提醒她:“曾大姐,我们不可以私底下瞎议论军长的。”

“不不不,我们红军讲究官兵一致,民主平等,谁都可以讲讲的,你只管说,没关系。”

康克清就说道:“朱军长留过洋,有学问,那么大的官,却没有一点官架子,和我们都有说有笑,是很好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志见她还没明白自己的意思,索性开门见山。

“那如果要你同他结婚,你觉得怎么样呢?”

康克清听到这儿惊住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一直以为,曾志找她是因为她工作没做好,从没往这方面想过。

但曾志没给她反应的时间,继续说:“你放心,朱军长是个很好的人,这几个月你也看到了,他对若兰大姐有多好,但若兰大姐不在了,就算是朱军长那么坚强的人,精神上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你和他结婚后,可以从生活上帮助他,安慰他。”

康克清听着低头扯了扯衣服,沉默了好久才开口说:“我不像若兰大姐,她那么漂亮,又会打战,又有知识,我现在大字不识几个,不行的。”

曾志拍了拍她的手,鼓励道:“这些都是可以学的,谁天生会呢,你也可以学,可以进步呀。当然,我就只是这么个提议,主意还得你自己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志走后,康克清在床上辗转反侧一晚上没睡着,她想,自己才17岁,朱德已经43了,在学识,地位方面他们相差良多。

她才是个初通文字的人,朱德已经是个成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了,她始终是赶不上他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第二天康克清拒绝了曾志的提议。

但朱德也没放弃,知道康克清拒绝和自己结婚后,朱德亲自找她,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正是这次交谈,让康克清深深地被吸引,答应了他的求婚。

朱德说:“虽说我们彼此有些差距,但如果能走到一起,我会好好帮助你,你也可以给我许多帮助,我们会成为很好的革命伴侣。”

康克清听这话,抬起头来,发现朱德正看着自己,她一接触那真挚的眼神,心脏就咚了一声,开始心动了。

朱德看着她笑了笑,开始讲起自己的经历,言语真挚。康克清从这些故事里面,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朱德,但她因为矜持,一直沉默着。

朱德看着她黑里透红的脸蛋,放低了声音轻轻问:“看来你不好意思开口,要不然这样,你要是答应和我在一起了,就不摇头,表示不反对,你看可以吗?”

康克清听着没有任何反应,朱德看着高兴,为了确定她的心思,又问了一遍。这次康克清沉默了一会后,轻轻地点了个头。

就是这个点头,定了他两一世的姻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3月,两人结为伴侣,这一年,康克清17岁,朱德43。

结婚当晚,朱德对康克清说:“我有自己的工作,还要抓紧时间学习,希望你生活上,不要指望我太多。”

朱德为了让她放心,还说:“干革命的人就不能当官太太,我有警卫员照顾,生活上许多事我自己也能做,你别担心,只管努力工作学习吧!”

后来的日子里,朱德在思想、政治等工作上给了康克清诸多帮助,康克清给了朱德生活上的帮助。

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一起跨过了长征,一起度过了那黑暗的几年,直到天人永隔。

长征途中生病,朱德及时赶到

不得不说的是,在长征途中,康克清差点丢掉性命。

康克清是为数不多走完长征的女红军,在长征途中,她和其他女同志不同,没有被编入休养连,而是跟在朱德身边,负责朱德的安全工作。

她每天在走完一半的路程后,都会慢下脚步来,担当收容战士的任务,帮他们背包背枪。

1935年6月18日,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由于张国焘搞阴谋分裂中央,把朱德视为眼中钉。

为了把朱德孤立出去,把总司令和队伍隔离开来,张国焘他们把康克清调离朱德身边,派到了他们控制的四方面妇女运动会委员去,并派了一名叫肖成英(后改名刘坚)女同志去“陪伴”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那名女同志与康克清接触,慢慢地发现她是个好人,并不是像张国焘说的那样。两个人的关系渐渐好了起来,关键时刻也正是肖成英,救了康克清一命。

1936年初春,翻越夹金山之前,康克清病了,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张国焘的亲信,准备把重病的康克清留在这儿,让她自生自灭。

危急关头,肖成英不顾禁令,骑马去给朱德送了信,朱德接到消息后,带着医生和警卫员及时赶到。

昏迷中的康克清,像是感应到了朱德的到来,使劲地睁开眼,看着许久不见的丈夫,委屈得落下了眼泪。

而朱德看着病得不成样子的康克清,眼睛也红了,他俯身问:“克清,你怎么样?别怕,我来了。”

然后让医生给她打下了唯一的一只退烧针,在药物的作用下,康克清终于能够开口说话,她抓住朱德的手,哽咽着说:“千万别把我留下,我不留下,我死也要跟着红军走,跟着你走。”

朱德没有听懂,忙说:“什么留下?”

康克清说,张国焘他们看她病成这样,准备把她送给当地老乡,让她自生自灭。

朱德听了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这时张国焘的秘书正好走了进来。他见朱德满脸愤怒地站在那里,倍感震惊,马上换上了笑脸跟他打招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没管他脸上虚伪的笑容,厉声问道:“你们要把康克清同志留在这儿?”

秘书见计划已经败露,也就收起了自己虚伪的那一套,带着高傲和威胁的态度说:“这是总部决定的。”

“哪个总部?”朱德反问,“我是总司令,我怎么不知道?”

朱德是带兵打战的人,强硬起来的态度把秘书吓得不轻,最后在他的要求下,说抬也要把康克清抬走。

肖成英也及时说道:“我们女同志抬!”最后在战友的帮助下,康克清慢慢康复,成功地翻越了雪山。

朱德逝世

时间来到几十年后。

1976年6月21日,90岁的朱德会见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不知何故,会面推迟了,但没人通知朱老总。

他在人民大会堂长久地等候,室内空调温度过低,他在温差悬殊的屋子里待久了,着了凉。

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26号早晨,发现痰中带血,才去医院检查。

当天就在医生的强烈建议下,住了院。

康克清回忆说,当时天气很热,朱德病情加重,饭吃不下,觉睡不好,风扇又不敢对着他吹,他整个人都很焦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高龄,身体患有多种疾病,朱德在住进医院10天后,就去世了。

康克清想找件衣服,让警卫员和护士一起,给他换上,但翻来找去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服,康克清突然间捂住嘴巴,泪流满面,朱老总压根就没有新衣服。

遵照朱德的遗愿,康克清把他历年的积蓄20306.16银元交给了党组织,作为他最后一次交的党费。

在朱德去世16年后,康克清也离开了人世,对于自己和朱德半辈子的姻缘,她说道:

“几十年后回顾,可算是俗话说的‘姻缘美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