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夏历史 原创作品 齐原

目录

(一)《明夷》

(二)释《明夷

(三)夷和其

(四)鸟和蛇

(五)结语

(一)《明夷》

明夷:利艰贞。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彖传》: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传》: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序卦》:《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

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

《杂卦》:《明夷》,诛也

(二)释《明夷》

《明夷》,上为坤下为离,坤为地,离为火为日,卦相”明入地中“,有太阳东升或西落之象。上六有言: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明夷》卦辞只提到箕子,其实记载着帝辛、微子、比干,箕子四位的命运。

《明夷》之明,从日从月,日月皆从东方升起,明为东方

《楚辞.天问》: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明为东,则明夷为东夷,正是西土之人在王假有庙、奂央天中之后,对商人的一个略有俯视意味的称呼。朝歌城沦陷后,天命玄鸟的后裔,将有各自新的命运。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注 1】此句象征离开殷商,投靠姬周的微子。

【注 2】三日,从朝歌到关中的旅程,不食是因为没有心情或者没有时间。

“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注 1】左腿受伤,不知何人。

【注 2】甲骨中右封为西垂之地,即关中;左为东方。

【注 3】《左传》: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注 1】牧野战前,帝辛在南方征讨徐州夷多年。

【注 2】大首属于六二中左腿受伤者,莫非是徐若木的后代?

“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出于门庭。”

【注 1】此句正是比干被剖心之实录,“心在左边跳动”。

【注 2】《心在左边跳动》,也是一本书的名字,作者奥斯卡·拉封丹,上世纪末德国社民党主席,因政见不同,于1999年辞去所有职务;看书名此君为左翼。

“箕子之明夷,利贞”

【注 1】箕子去朝鲜,明夷,明皙,鲜明,朝(zhao)鲜。

(见何新《易经入门》)

”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注 1】既是象征,又为实写,帝辛变纣王是一个从天上到地下的过程;

【注 2】帝辛上鹿台自焚为登于天,死后被武王砍头下葬为入于地;

【注 3】自明及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是太阳一周天运行之写照。

六句爻辞的先后出现者为:微子/南征对象/帝辛/比干/箕子/帝辛

写微子和帝辛,以象征和暗示;写比干为实录;箕子被点名;因左腿受伤而掉了脑袋者为最佳男配角。

《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史记.殷本纪》: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

《序卦》说伤,《杂卦》言诛,都简约到了极致,没有问题。孔子写春秋,某年的记录也是一个字。但《彖传》说“以蒙大难,文王以之”,这就把主角给置换了。

(三)夷和其

说夷和其之前,先说个关于字典的段子:郭德纲的字典里没有失败两个字,因为郭德纲没有字典,而于谦喜欢读书,有字典,字典旁边是参考书《怎样查字典》,于是阅读过程接近于跳街舞,忙的不亦乐乎。

我想说的是,商人不仅有字典,还长期垄断了字典,全天下认识这本字典的人不多。成熟的文字体系是大邑商的黑科技,其作用甚至大于青铜器制造技术。

学者认为,商人把甲骨集中埋葬于安阳,是留于后人的有意识行为。天佑中华,在八国蛮夷占领北京的前夜,中华文明最晦暗的时刻,甲骨文重见天日,如同一道来自伟大而古老文明的闪电,横空出世,照亮了东方大地百年、千年复兴的路程。

回到本文主题,《涣》卦里,"其"理解为帝辛,一通百通,《明夷》卦将东夷用于殷商,亦可得到圆满解释。让我们翻翻历代重要字典,看看周人是怎么想的。

【注 1】 夷一列,明显看出一个从西到东的演变过程。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夷这个字的本意,后人确实将视之不见。

【注 2】 其一列,所有的其都可直接理解为王,理解为泛泛的第三人称当然也通,这是字义演化的向前兼容,问题在于,泛指会丢失信息。

【注 3】老子《道德经》是周王内部刊物,里面写的都是帝王之术。“治大国若烹小鲜",”虚其心”,"其者“绝非草民。《道德经》文字渊源为《金人铭》,孔子观周于洛阳明堂时曾见。

【注 4】东周礼崩乐坏之际,孔子把官学内部教材整理之后发展私学,学术摆脱贵族控制,藏学于民,孔子是相信“礼失求诸野”的,不迷信官科,相信民科。

【注 5】2500年前,风尘仆仆,自由自在的山东河南自驾游,司机南宫敬叔,副驾驶孔子,去程装满鲁缟,回程皆是图书。再次感谢图书馆馆长老子先生。

商人的观念里,"东方曰析西方曰夷"。

据说还有一片甲骨,写的是南方曰夷

大梁夷门守侯赢,以70高龄策划信陵君无忌窃符救赵,夷门确为大梁东门。然而,同为玄鸟后裔的秦人,建都咸阳,城北有望夷宫,夷指北方匈奴。章邯降项羽,刘邦破武关之后,赵高杀胡亥于望夷宫。

夷和东方没有必然的关系,东夷是个逐渐被制造出来并持续强化的概念。

商人字典里的地域部落称呼:自称为邑;其他部落都用专有字如:

土方/淮/井方/徐/曾/吕/下危/宙/巴/基/羌/蜀/人方,还有个方叫方方,以方结尾似乎表示这是个需要重视的对手;周在甲骨里似乎和上面这些方都不同,周是一个听命于商的部落,商王会给周下命令,”令周“,后来的文王,西伯侯姬昌,被商王赐以征伐之权。伯,霸也。商人没想到的是,浓眉大眼的周人,居然带着一帮落后部落,从西边造反了。

将夷字用于东方的商人,属于周人的话语体系。殷周革命之后,商人的字典被后来者误读,或者有意识改造,于是在《明夷》中,我们看到了殷商贵族的新称呼。

话语权,是革命胜利的真正标志。

那么周人的逻辑何在?上面表格中的夷和其,有什么深意吗?

(四)鸟和蛇

首先,夷通鸟

《说文解字》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自大禹治水以来,东方平原地势平坦,水网密集,巨野大泽,鱼鸟成群。东方部族渔猎发达,善于使用弓箭,代表人物为导致夏启之子太康失国的有穷氏首领后羿。后羿是自带羽翼的,此人或许也是帝尧时期后羿射日(鸟)神话的原型。后来姒少康中兴复国,建夏都原,其子姒杼,为对抗弓箭威胁,发明了甲和矛,之后大举征伐东夷,这是河南人和山东人的军备竞赛。

一人负弓,正是为了射鸟。

我们现在理解的东夷部落,典型的淮夷,徐夷,也都和鸟有关。淮,谁,鹰,膺,集几个字共同部首"隹",就是鸟。淮为水鸟,谁为能言之鸟,鹰为鸟中之鸟,膺为自身,集为木上之鸟。

徐夷祖先徐若木是伯益次子,伯益是大禹继承人,禹死后被夏启所杀,是山海经神首“窫窳”的原型,以鸟为部落图腾,《海外西经》中的灭蒙鸟就是伯益。

伯益还是嬴姓先祖,有个著名后裔叫嬴政, 以鸟为图腾。目前学术界主流的认知是,秦人亦来自东方。

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大费(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商祖契为简狄吞玄鸟之卵所生,甲骨文中,商王用“隹我”表示自己,”隹黄“为贵族黄,“隹祖乙”表示先公祖乙,隹在亥上还是一个字,特指王亥,都是以隹鸟自称。

《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楚狂挤兑殷商之后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何新《易经入门》:”明夷”有二义,一为象征太阳,二为鸟名。

1.明夷通明阳,即太阳也。古以太阳为金乌,即明乌。夷、乌古音通...明夷即明晰...日出也。2.《夏小正》有“鸣弋”,戈,鸢也,即鸢鸟。

鸟是一种凶猛而神秘的动物,以玄鸟为图腾的商和赢秦,似乎都倾向于以铁血政策同化异族。鸟的精神,追求绝对秩序和统一,缺乏龙所体现的兼容并包。国徽上印着白头鹰和双头鹰的一些现代国家,是否也有这样的思维方式?

鹰在天空翱翔,倾诉对象是上天,俯视地面,一群小动物,其中有蛇;

鹰世界的三人称:鹰/天/蛇;

商人在朝歌祭祀,倾诉对象是上帝,俯视四方,一堆不识字的落后民族,其中有周;

商人精神世界三人称:玄鸟/上帝/方国

周人在明堂开会,倾诉对象是后稷和文王,俯视四方,一群封国,其中还有殷商以及姜太公后裔;

周人精神世界三人称:吾尔其,周王/你这个诸侯/那些个诸侯

孔子在家里上课时,师生们终于可以正常说话了,吾尔其三字大家随便用,只需尊敬老师,好好学习,认真听讲。

以上,首先说夷通鸟,其次说商自认为玄鸟后裔,这就是周人用东夷称商人的逻辑。

其次,夷通蛇,逻辑链为:夷通其,其通蛇,所以夷也通蛇

为避免循环论证,这里不谈 “夷为商王(《明夷》),其为商王(《涣》),所以夷是其,其为它,它为蛇所以夷是蛇”这样的逻辑。“夷为商王”是本文希望得到的结论,不再作为论据。

夷和其发音接近,今字字形也相似,夷水通淇水。

《水经注》:沵水,东合夷水,与夷水乱流东出,谓之淇水;

《诗经.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朝歌城正在淇水之畔。

夷和其的关系,目前只能说这么多,需要说明的是,“其”字出现较晚,未见于甲骨,金文和篆字。商人不用“其”字,因为没有必要,他们一天到晚在向上帝祈祷,平等的沟通对话?不可能的,永远都不可能的,因此根本不需要一个泛泛的第三人称。

我总感觉其字是隹和夷的合体,不多做解释,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和《尚书》都是用周人的新字典重新整理过的,其字和夷字的演化过程非本人所能详解,我只能通过孔子整理过的六经文本,来理解两字的深意。

《涣卦》中“涣其躬”、“涣奔其机”、“涣其群”里面的“其”都是商王。其,第三人称,其为它,它为蛇,蛇正是伊甸园中亚当、夏娃之外的第三者。

逻辑链:夷-淇-其-它-蛇

韩非认为蛇的自环形象正是”私“字来源: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韩非子的侄子,韩王安被李斯控制后,李斯向始皇献《仓颉篇》。

”大禹是条虫“,顾颉刚惊人一语是标题党,哗众取宠,害人害己,遗毒不浅。准确地说,大禹部落存在着虫-蛇-龙之鳞长类动物崇拜。大禹姒姓,与蛇和私有关,似乎是章太炎的观点。

逻辑链延长:夷-淇-其-它-蛇-私-姒-夏-商

《中孚》之鸣鹤为商王,现在追加一个,初九的“有它不燕”之它(蛇)也是商王,难怪武王渡河时很不爽。把《中孚》卦辞贴出来,再感觉一下: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中孚: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中孚: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周人用蛇和鸟的图腾来形容商人,这是本文的一个结论。鸟为商人的自我认知,而蛇,或为周人所后加,或源于夏代姒姓之龙蛇图腾。商承于夏,鸟源于爬行动物。北方玄武是龟和蛇的组合,庄子鲲鹏是鱼和鸟的组合,商人为什么不能是鸟和蛇的组合?

冒昧总结一下夷其两字所经历的殷周之变,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 夷的方向由西改为东,商人因此变成了东夷,和他们此前征讨的淮夷、徐夷被归为一个阵营;

2. 夷从一个方位词,又逐渐被赋以鸟和蛇的意向;

3. 新出现了一个其字,在《易经》里指商王,后演变为专门的第三人称;

4. 其被赋以蛇的意向;

夷-鸟-商王 / 夷-蛇-商王 / 夷-其-蛇-商王

查拉斯图拉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故乡和故乡之湖,而去住在山上。他在那里保真养晦,毫不厌倦地过了十年。

可是,他的内心到底有了转变。一天早晨,他黎明时起身,而对着太陽说:“啊,你,伟大的星球啊!假若你没有被你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何在呢?十年来,你每天向我的山洞走来:假若没有我,和我的鹰与蛇,你会厌倦于你自己的光明和这条旧路罢。

(五)结语

明夷,鸣弋 ,鸣鹤,鸣鸿,鸿鹄,黄鹤,天鹅。

《夏小正.十二月》:鸣弋。弋也者,禽也。

《易经.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翰音登于天,贞凶。商人的概念里,鸣鸟不详。

《易经.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先秦佚诗》: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高帝.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刘邦得知太子已得到商山四皓的支持,慷慨一番,决定放弃刘如意。

《汉书·司马相如传》:鹄,水鸟也。其鸣声鹄鹄

《说文解字》:鸿,鹊也。鸿鹄黄鹄也,从鸟告声。

《鲍照.行路难》宁为野中之双凫,不为云间之别鹤。

鲍参军行路很难,比李白还要难。

《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横绝四海而一举千里,云间别鹤且逍遥野中,皆是人生。

《明夷》卦辞唯一主人公箕子,授以武王洪范九畴后,远走他乡,去了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的朝鲜。据说,甲骨中记载征讨过人方的攸侯喜,辗转到了《山海经》中所记录之大壑之东的美洲,成为殷地安人的祖先。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这是周人的认知,殷商贵族避难的方向恰恰相反,沿着太行山与黄河的走向,去东北。

伯夷,大邑商东北方向的同姓诸侯国孤竹国之王子,因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采薇》: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文王之母,武王的奶奶,太任,为殷商贵族挚任氏之女,来自东方,河南人。

姜太公,吕尚,伯益之后,来自古吕国上层,来自东方,河南人,亦说山东莒县。牧野战场上,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牧野战后约800年,殷墟故地,二十万同为玄鸟后裔的秦军,在章邯带领下降于西楚霸王项羽,后被集体坑杀。

何新《易经入门》:明夷,通鸣条(古音di),古山名。孟子言舜卒于鸣条。本卦初九似言舜死于鸣条(折翼)之事(此卦初九、九三似言舜征南死之事)

黄宗羲写《明夷待访录》,指有智慧的人处于患难,等待明君来访。访没访不知道,书被清廷禁了。仔细体会一下黄宗羲三字,不知道能不能看出明夷? 大明朝灭亡了,明后面跟着的那个夷,会是谁呢?

明夷二字,真是一言难尽。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

2020年10月19日 咸阳

先夏历史 原创作品 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