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乐当文化传播的使者

——记武汉市贵缘堂董事长谭文艺暨纪念贵缘堂成立5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五星级茶馆贵缘堂

贵缘堂名片:中国五星级茶馆贵缘堂是湖北儒释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国学文化生活体验馆。贵缘堂主营茶饮餐饮、国学文化培训等业务。贵缘堂一直致力于“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以千年文化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让国学体验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贵缘堂成立五年来,开办茶道、花道、香道、古琴、书法、国画、陶艺、读书会、诗歌、朗诵、旗袍形体、汉绣鉴赏体验、社区送春联、为环卫工人赠腊八粥等传统文化项目体验与公益文化活动近四百场,读书会活动八十多场,参加活动人数达数千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评为武汉市教育局教育进社区基地、武汉市级示范妇女之家、获得湖北省第四届长江读书节“十佳阅读推广组织”称号、2021年博鳌国际茶馆业发展论坛最具文化特色茶馆称号。湖北儒释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武汉茶艺馆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单位,湖北省影视基地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单位、武汉青山区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首批百强信用企业之一,是武汉市总工会职工读书会青山区读书基地,青山区作协创作基地。

披肩的长发,清澈的双眸,不俗的谈吐,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这是武汉市贵缘堂创始人谭文艺给人的第一印象。及至接触了解,她文化底蕴颇深,不仅热爱文化,而且在传承推广文化上言必行,行必果,做了许多务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贵缘堂曾获过很多殊荣:2018年初,在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星级茶馆第二届授牌大会暨中国茶馆业年会上,贵缘堂被评选为湖北省首批“中国五星级茶馆”、 2021年荣获博鳌国际茶馆业发展论坛“中国最具文化特色茶馆奖”;获评“武汉市教育局教育进社区基地”、“武汉市级示范妇女之家”、湖北省第四届长江读书节“十佳阅读推广组织”称号。谭文艺个人也被武汉市总工会职工读书会评为“十佳阅读推广人”、武汉市女企业家协会优秀会员等荣誉称号……

文化大观 目不暇接

改革开放后,文化浪潮在我国一浪高过一浪。不仅中国的文化多彩多姿,而且外国的文化也在中国井喷式地爆发与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文艺近照

谭文艺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过文化断层的她,有幸在这个时候接触到了大量优秀的中外文化。这个时期,谭文艺正是读大学和初步走向工作岗位的阶段。

外国文学中的拉美文学,尤其是马尔克斯对她的影响很大,日本社会派文学也对她影响深远。参加工作后,她借到北京出差的机会,经常到国家美术馆参观画展,到北京人艺观看话剧,同时,她还大量接触到了西方的哲学、音乐,还有比较前卫的电子音乐、摇滚、绘画,特别是西方现代油画中的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画派,极大地开拓了她的文化视野,更加丰富了她的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著

到了40岁、50岁的时候,她经历了生活的起起伏伏,更注重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内心的平衡。常常一种不经意的东西表述的都是生活中的平平淡淡。像书法、绘画、古琴、诗歌,更能表达心境,更能让人沉浸在生活中,寻觅生活中的真谛。她甚至还寄望于某一天,让孤独与慎独邂逅,孤独者的快乐是思想的快乐,生命中的所有灿烂,终将用孤独来偿还;灿烂是短暂的,寂寞、孤独才是永恒。而慎独的快乐则是独处一隅,通过自律而达到一种修为的快乐。两者的融合则会上升到一种全新的境界。

这些都是她乐当文化传播使者的初衷。几年来,她凭着一股执着,依托贵缘堂这块阵地,把文化传播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创造了独具个性特色的文化传播方式,终于通过累土,筑就了一个九层之台。

贵缘初创 显露峥嵘

走进贵缘堂,一股浓烈醉人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从一楼到二楼,有两层照壁。第一层照壁是两幅条屏和一幅画,条屏上写有“明月清风闻道为贵,高山流水知音是缘”,画上是一人在竹涛林海下抚琴,一人听得如痴如醉;第二层照壁是一幅书法作品,上写“集茶书道为众好,共儒释道为一家”。上到二楼,大厅里挂有大量的书画,设计颇具匠心,大厅半圆形的文化展示墙中间,是一幅浩浩漫漫、大气奔放的重彩水墨山水画,画的左右分别是大型书法作品,写有《论语》《道德经》的内容,整个中庭的半圆,颇具匠心地用建筑与软装诠释了贵缘堂的公司名称——湖北儒释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缘堂国学课堂上的小朋友

“贵在清雅袖里红云冲霁色 ,缘在宽和笔端风雨架云涛。”这是贵缘堂多功能厅里的一副对联。上联的一个“冲”字,寓含了贵缘堂员工拼博进取、奋勇开拓的历程;下联的一个架字,则反映了贵缘堂得来不易的成果,通过含辛茹苦的努力,以文化传播为纽带,终于架起了与市场、大众联系的桥梁……

贵缘堂于2016年开始筹建,2017年正式开业。开业之前,谭文艺和筹备人员分别到北京、深圳、杭州、宁波等地进行考察,然后把茶饮和餐饮结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更加方便顾客,大家除了在这里可以喝茶外,还可以用餐。谭文艺介绍,因为对文化的热爱,所以为贵缘堂开业以后的文化活动预设了很多伏笔,除在整个空间预留了多处挂画线用于展示书法绘画作品外,还辟出100多平方米的地方做多功能厅,多功能厅有一面墙全部以铁板为底用毛毡覆盖而成,主要是为举办书画作品笔会,以及展示书画作品。

贵缘堂除了展示书法作品外,文化传播的破题是从传承传统文化开始的。

腊八节,俗称“腊八”,我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可现在又有几个年轻人记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缘堂赠送腊八粥

谭文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我们做文化传承工作的人,有责任补上这一课。贵缘堂从成立这年开始,连续五年来每年腊八都向环卫工人过往老人赠送腊八粥。

每年的腊八节这天,贵缘堂的厨师都是凌晨5点便开始准备腊八粥。清晨开始,工作人员便将一锅锅熬制好的“腊八粥”发放给过往路人,前来喝粥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纷纷赞扬贵缘堂的无私奉献精神,除为路人带来寒冬里的温暖外,还让人们记住了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谭文艺说:“茶馆从准备食材、熬制到分发,诚心传递的是一份爱心。熬‘腊八粥’看重的是一份传统和传承,人们喝一碗有着美好寓意的多种谷物熬制而成而又热气腾腾、浓稠绵密的‘腊八粥’,冬日里带来了温暖,一勺快乐,一碗开心,一锅甜蜜,一筐平安,代表着我们对大家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贵缘堂还多次在腊月免费为邻里赠送对联和年历。天气虽很寒冷,但前来排队领取对联的人却络绎不绝。书法家们用他们娴熟的笔,写下了一幅幅寓有美好祝福意愿的对联。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贺新年一帆风顺,庆佳节五福临门”、“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一幅幅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对联,很快被大家一抢而空……

笔者现场采访了几位前来领取对联的客人,他们都说我们与贵缘堂有缘,通过喝腊八粥就结了缘,一直关注这里。你们通过公益活动,唱响了贵缘堂这个品牌,希望你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上百把竿头,更进一步!

国学进社区、进学校的帷幕,是这样被徐徐拉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缘堂推广国学课

贵缘堂的老师,先后来到八大家社区、翠园社区、江南春城等多个社区、吉林街小学、红钢城小学等多所学校,为孩子们送上国学课、茶艺课、香道课、瓷器鉴赏课等,阐述学习国学的重要意义,推广中国传统中的生活美学。

“普及国学,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谭文艺说,由于精力、人力和财力,我们现在只是撒下了一把种子,只要持之以恒,那些种子一定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窜出泥土,勃勃生长起来,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生未满百 逝不孤独

谭文艺深谙“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的道理,因此,自贵缘堂开办之初,她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因为慎重而兢兢业业做事,才有了贵缘堂的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百年孤独》中的场景片断

进社区,她参与准备课程备案;贵缘堂有个公众号,她一直担任责任编辑,甚至一些重要的文章都是她在夜深人静之时操刀完成;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如社区春晚、中秋晚会、国学经典吟诵,她都事必亲躬;微电影展映、诗歌征集以及原创诗会也是她心血的结晶。

她偶尔也会写点小诗,写出自己心中的贵缘堂:

《贵缘》:

围坐下来

就是珍贵的缘分

每个人都说说外面的时光

或者安静下来

听树叶掉落的声音

挂念千里之外的地震

不知道那个远走的人

现在怎样

在洁静的时光里 坐下来

让我们以茶对话

盖碗里茶香氤氲

淌着一条舒缓的河

没有酒

这样的时间依然醇厚

苦涩后的回甘

也会让人醉

让我们坐下来

坐成一首泥土里的诗

这个秋天的梦

从杯中发芽

她的汗水没有白流,她的心血有所结晶,她的愿望终有所成,在公益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人力,虽然物质上没有多少回报,但却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圈粉无数。贵缘堂至今已吸纳会员2000多人。未来,她希望在茶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茶文化与中外文化相结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并致力于探索怎样把茶馆办成综合性的国学文化体验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在《张居正》获奖后,刻了两枚印章,一个是“坐冷板凳”,一个是“保热心肠”,又完成了他的百万言的长篇小说《大金王朝》,还在赓续着他的辉煌。贵缘堂虽然小有成功,但与熊召政这些大家相比,与行业的尖子相比,谭文艺表示自己做得还很不够,还需继续努力,完成她的初心。

她曾计划写一部以武钢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武钢见证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兴衰与荣辱;她现在正跟老师们学习影视制作,目前有两部剧本已具雏形,不久将会开拍。电影艺术的吸引,常常让她不断地跋涉和追求,她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

《百年孤独》中有一句名言: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谭文艺谈及未来信心满满,她说当她把准备工作做足后,她会让孤独与慎独来场美丽的邂逅,用孤独的精神去创作,用慎独的精神反思工作及目标,克服前路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扬起风帆顺利地到达彼岸……

《贵缘堂文化活动散记》链接:

一根来自越南的沉香,在讲课的老师宋青鸾点燃后,冒着袅袅的青烟,飘着一种特别耐人喜闻的香气;每个人面前,放着香炉,香炉里自做的香篆燃烧着,香气溢向远方。2021年11月13日,在香味扑鼻的氛围中,贵缘堂举办的香道课开场了。

沉香,是瑞香科,沉香属的一种乔木。产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及南洋等地。喜生于低海拔的山地、丘陵以及路边阳处疏林中。沉香的形成,是植物被砍伤及雷电击中后,痂口结出的油脂,跟松香、桃胶形成的原理相同。

香篆也称印香,是指将香材研磨成粉,填充在各种以篆文为花样的香篆里,做成带有图案和文字的香品。

香道的历史绵长,自尧舜禹时期就有。在风雨雷电及大自然灾害面前,人们认为这是老天所为,用什么跟老天爷沟通呢?只能用香,香气袅袅上升,可以直达天庭。中国传统香在汉代即形成了理、法、方、药完备的较为成熟的体系,隋唐之前,香属皇宫及士大夫享用。北宋时期,由于香料进口贸易,香料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民国时期断代,文革时期当作“四旧”破除。

南宋范晔提出“和香风”的理念,和香不是简单的香药“混合”,更重要的是药性的“和”,和香的制作过程需遵古法,以及择时、择地,并将制香人的心性融入其中,最终制作出“致中和”的香品,才能达到让用香之人阴阳和、气血和、脏腑和、性命和的效果,因此中国传统香被称为“和香”。

古人有十大雅事,即焚香、品茗、听雨、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赏盘。并且把焚香作为十大雅事之首。古人多以焚香来祭拜和静心,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一种独特的“气味疗法”。

孟子曾说“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长寿。”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把焚香作为自己的一大爱好,他很青睐焚香静座和养生。如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购买十多斤檀香,并建一“息轩”,常在轩中焚香静座,并且还做诗多首阐述他对焚香的感悟:“无事此静座,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贵缘堂开业至今,已举办香道讲座十多场次,学香学者达200多人。大家学过后,都有不同的感受。网友沉香阿娜说,她过去受到过伤害,常常意志消沉。学过香学后,领悟到了沉香经过刀砍斧劈,最后把香气留了下来。这样的课程,能让人内心得到升华;网友红尘有喜说,香道课能让烦躁的心静下来,享受沉香带来的浓郁的香气,可以让人三省吾身,找到内心的自我,沐浴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认清来日的方向。这样的课程让人受教了。

2021年10月22日,“解智伟诗歌专题演诵诗会”在贵缘堂隆重举办,武汉德馨朗诵艺术团和特邀嘉宾用演诵和吟诵形式将解智伟诗歌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是在认真阅读并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演绎的,所以他们饱含深情的演出,深深打动了观众,现场不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当天共朗诵解智伟诗歌18首。对于这场演诵会,大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著名行吟诗人牛均富说,诗人解智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色彩,是色彩斑澜生活的馈赠,是诗人笔下涌动的情愫。这样的诗章,一定会走向远方;作为承办方、贵缘堂董事长谭文艺也发表了感慨,解智伟诗歌解构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人物、经典诗词、经典故事,用当代诗歌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产生碰撞,给人心灵以震撼;德馨社会员钟萍认为,解智伟的诗歌有故事,起伏跌宕,而且每首诗都有经典语句;网名为天涯客的认为,诗言志。解智伟诗歌就是替大众发声,替平民说话!他能把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放在一起,用经典的诗歌语言,平白如话地表达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把传统文化引向深入,谭文艺介绍,他们曾做过《城市民谣》歌手原创音乐分享会;他们还进行过《中秋》《十月》等原创诗歌征文十多期,原创诗歌达500首之多;他们曾经做过电影分享会,请武汉水运工业学院英语水教授过来,专门解读获奥斯卡奖电影;还请纽约大学电影专业的谭人恺同学讲《八佰》的电影,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谭人恺品评这部电影时说,这部影片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于真实。当战争来临时,并非所有战士一上来就抱着必死的血性保卫上海,而是各有所图,各有私欲。战争期间的不同经历造成他们的不同选择,有人一心为国,舍生取义,有人想着自保,逃之夭夭,人性的差异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战争的主角永远是人,如果连人都没摸透,其人物都是一个脸孔,仿如傀儡,电影怎么可能真实,怎么能够震撼大众的心灵? 同时,还分享了这场战争的精彩片段。

贵缘堂还分享过电影《诗》《春风化雨》与诗有关的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微电影,是21世纪的现代发明。今天,通过茶诗歌征文的优秀诗歌作品的朗诵和‘茶的世界’微电影大赛的启动,我们纵横历史,融会古今,用传统的诗歌和现代的电影一起来抒发广大茶友文人们对茶的热爱!”

湖北省发行放映协会秘书长张振峰先生认为:茶与电影都是渗透进我们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文化载体,那么茶与电影的结合,一定能帮助双方走得更远。他相信以茶这个博大精深而优雅沉静的艺术载体作为主角,一定能催生出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为我们湖北电影再添一笔亮色;而通过微电影这个普及到人民群众生活每个细小角落的艺术形式,茶文化能够向更多的人普及,让更多的人爱上茶。

2019年8月31日上午,“茶香诗韵”茶诗会暨贵缘堂杯“茶的世界”微电影大赛启动仪式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第八届华巨臣武汉茶博会上隆重举行。这是一场茶与诗相融、茶香与光影交汇的盛事。

吟诗品茶,观影怡心。嘉宾们跻身于茶博会的茶世界中,落座于优雅的茶席上,品饮五星级茶馆贵缘堂提供的珍贵茗茶,聆听以茶为主题的优美诗歌朗诵,观看茶圣陆羽的电影。

茶和电影的交融是一次创新而独特的尝试,探索了茶文化在21世纪发展的新方向。以电影为媒,古老的茶文化得以走向年轻人,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受众群体;以茶为载体,新兴的微电影得以受到中华古老文化的熏陶,增添了文化的积蕴。

当天来自茶艺,影视,文化等各色行业的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本次“茶香诗韵”茶诗会暨“贵缘堂杯”“茶的世界”微电影大赛启动仪式。事后统计,本次大赛共征集到微电影十多部,对推动茶文化和电影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据统计,贵缘堂成立5年来,开办香道、茶道、花道、古琴、书法、国画、陶艺、读书会、诗歌、朗诵、旗袍形体、汉绣鉴赏体验、社区送春联、为环卫工人赠腊八粥等传统文化项目体验与公益文化活动近400场,读书会活动80多场,参加活动人数达数千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上述活动都是开展的公益活动,上面没有分文投资。谭文艺董事长说,做这件事,主要是缘于一份热爱。当她看到贵缘堂已成为大家展示才华的窗口,相互切磋的平台,竞进提质的阵地,这让她十分高兴。他衷心希望这里能成为激发大家灵感来源的一朵浪花,闻道修身的港湾,旅途劳顿后歇脚的一个小小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