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年,宋朝末帝赵昺被逼到崖山。丞相陆秀夫问小皇帝:“陛下,你害怕吗?”8岁的小皇帝露出坚定的眼神:“朕宁死也不当亡国奴。”话毕,陆秀夫背起小皇帝纵身跳入海中。
南宋末年,蒙古铁骑一路南下。南宋拼死抵抗,双方各有胜负。在攻打钓鱼城时,蒙哥派人前去招降,可是遭到了拒绝,连使者都被杀了。蒙哥大怒,决心用武力征服钓鱼城。但就是他这一怒,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蒙哥中箭身亡。现存钓鱼城旧址的石碑碑文,也明确刻有蒙哥“中飞矢而死”的字迹。蒙哥在1259年7月宣布撤兵,不久死在军营。
正在突破武汉长江天险的忽必烈,听闻蒙哥的死讯匆匆撤军北返,成功夺得了汗位。南宋看似又活过来了,可忽必烈也是个十分难缠的角色。在他即位后,加快了对南宋的攻势。而且忽必烈十分有眼光,他重用一个叫张弘范的人,可以说他是蒙古灭宋的最大功臣。
张弘范文武双全,屡立奇功,因此忽必烈很器重他。1269年,宋元正在进行襄阳的争夺战。襄阳城十分难啃下来,需要一个有能耐又得军心的将领,有人向忽必烈提议张弘范。忽必烈眼前一亮,对啊,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攻宋战役的总指挥是丞相伯颜,张弘范提出:围困襄阳,首先就要切断襄阳的粮道。伯颜就让张弘范负责,在一次遭遇战中,张弘范以少胜多,让伯颜刮目相看。张弘范又建议,把襄阳的包围圈逐渐缩小。张弘范于是在襄阳、樊城之间,建筑了一个坚强的阻隔性工事--"一字城"。"一字城"把原来是一个整体的襄樊军事防区,切割成两份。
包围圈进一步逼近樊城,张弘范又提出以水师截江道,断绝樊城的救援。同时在攻取的策略上,建议用水陆夹攻的办法,先攻破樊城,只要樊城攻下,襄阳也就无险可守了。宋方樊城守将范天顺战死,牛富率兵百余巷战,兵败后投火自尽。樊城一破,襄阳的守将吕文焕,只好举白旗投降了。
这场战争非常关键,元军攻克襄阳后,南宋门户洞开。1274年,忽必烈就又命令伯颜开始征伐南宋的新攻势。1275年,南宋再次战败,水陆两军主力丧失殆尽 ,张弘范部班师回朝。1276年正月,宋廷派遣宗室带着传国玉玺去向元乞和。三月,伯颜入临安,宋幼主赵显(恭帝)及全太后等均被押送至大都。
虽然皇帝和太后都投降了,但是南宋人民不愿意接受蒙古人的统治,浙东一带发生了叛乱。按蒙古人的习惯,这样反复无常,是要屠城的,张弘范只杀了几个为首的人,草草了结了。
1278年四月,文天祥、张世杰等拥立的小皇帝赵昰,可惜赵昰溺海受惊吓而死。于是又在广东新会海中崖山,立了7岁的赵昺为帝,他也是南宋的最后一任皇帝了。1279年正月,南宋右丞相文天祥被俘虏,张弘范让他写信劝降,可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一诗。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世人传颂,虽处不同的阵营,张弘范对文天祥的品格却是敬佩不已。
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张世杰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人马全部登船,然后依山面海,将1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根长木。将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间,诏示将士与舰船共存亡。
很像当初赤壁之战曹操的战船,张弘范也是聪明地选择了火攻,同时封锁水源。宋军士兵个个虚弱不堪,张弘范派人劝降,被张世杰拒绝。3月,双方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就派一只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帝昺前来,准备突围。
此时,小皇帝赵昺正由左丞相陆秀夫看护,因看到小船上不是熟悉的亲兵,不知真假,他担心突围不成被元军抓到,因此拒绝了。接着,陆秀夫仗剑逼妻子跳海自尽。陆秀夫换上朝服,对赵昺行礼,然后悲伤地说:“陛下,如今我们已经走投无路了,不可像当年恭帝一样被掳北上,对于国家来说,是奇耻大辱。”
赵昺毕竟才是个8岁的孩子,听了这话被吓得大哭。说完,陆秀夫将黄金国玺系在腰间,背起九岁的帝昺奋身跃入大海,以身殉国。其他船上的大臣、士兵、百姓听闻皇帝自尽的消息,顿时哭声震天,几万人纷纷投海殉国。崖山附近海域,宋人尸体飘满海面,惨状让人见后无不流泪。
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而出来到海陵山脚下,不久,有人带来了陆秀夫背着皇帝一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最后的信念也打破,悲痛不已,此时,飓风再来,部下劝他上岸暂避。此刻,张世杰已心如死灰,他叹了一口气说:“我为赵氏,也算竭力了。罢了,已经无济于事了,还是与诸君共甘苦吧。”说完,纵身跳入海中,南宋宣告灭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