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继续解读《易经》,本文说《谦》,还是武王伐纣那点事。

关键点:把字理解为字,把君子理解为文王之子,把理解为朝歌,将庸俗进行到底。

目录

(一)释周

(二)释邑

(三)释《谦》卦辞

(四)《易传.谦》

(五)释《谦》卦象 卦名

(一)释周

周字有三种造型,从田/从用/从用口,周字的一种写法和用字完全一样。

(二)释邑

《尚书·汤誓》:率割夏邑

《诗经·商颂·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尚书·召诰》: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

《尚书·康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於东国洛。

以上这些邑,都不是普通的地方,在商人的概念里,邑专指首都朝歌附近的地域,其他地域称方。

邑后来变成地名之通用部首,如酆/邠/邓/郜/邵, 这些字的右边,都是邑。

(三)释《谦》卦辞

谦:亨,君子有终。

<释>:谦,很好,武王伐纣会有好结果。

<注>:君子,在孔子的年代为士人,在周公的年代为君王之子。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释>:武王是谦谦君子,带领周人及联军渡黄河,很好。

<注>:用字为周字。

六二:鸣谦,贞吉。

<释>:明智谦虚,好。

<注>:易经中很多以鸣开头的句子,意味深长,鸣从口从鸟,鸟有商王意向。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释>:勤劳谦虚,君子会有好结果,吉。

六四:无不利,撝谦。

<释>:没有什么坏处,为人谦虚。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释>:没有土地,财富不足,考虑一下邻居,侵伐大邑商利于周人,没有什么坏处。

<注1>:在和里,已经详述"其"可直接理解为纣王。

<注2>:这一句信息量最大,侵伐到底还是为了利周,为了富,以邻为代价。

<注3>:甲骨文中常有令周二字,周和其他商王要征讨的各种方地位不同,周服从于商的命令。邻字从令从邑,商和周互为邻居。

上六:鸣谦,利用,征国。

<释>:明智谦虚,这是一次对周人有利的行军,征讨大邑商。

<注1>:夏旅商师周军,师为军事概念。

<注2>:邑为商都朝歌。

(四)《易传.谦》原文

《彖传》: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传》:谦,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五)释《谦》卦象 卦名

卦象逻辑

《谦》卦在《豫》卦之前,是周军从关中到河南的路上行军回忆录;在周公的观念里,第二阶梯之关中平原,相对于朝歌平原,正是地在山上。

因此谦卦,上坤下艮,曰地山谦。

伐商行军-关中和朝歌的高度差-地在山上之意向-上坤下艮-001000

卦名逻辑

文王是商王面前的谦谦之君,武王自然是谦谦君子;谦字发音接近地山,符合卦象逻辑,卦名、卦象、卦辞一致,就用《谦》了。

先夏历史 原创作品 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