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去世13年后,她埋葬尸骨的浅水湾扩建为游乐场,意味着这片土地将被踏平,后人再也无法找到这位女作家的墓塚。
诗人陈凡眼看着萧红的木质墓碑一年年斑驳破败,坟前的小树被连根拔走,只剩孤魂独在异乡漂泊,禁不住潸然泪下:
年年海畔看春浓,每过孤坟息旅筇。黑水白山乡梦渺,独柯芳草旧情空。沧波不送归帆去,慧骨长堪积垢封?生死场成安乐地,岂应无隙住萧红!
这首诗的发布,终于让萧红回归故土,得以“故园花放待萧红”。
萧红是一个天才作家,23岁就写出了中篇小说《生死场》,受到鲁迅盛赞,却在31岁时殁于他乡。
她的《呼兰河传》,像一面镜子,映射出这座小城在封建恶俗压制下,人们的生活境况,也揭开了她对童年的回忆。
01.
童年,快乐与寂寞并存
萧红的父亲张廷举饱读诗书,为官多年,母亲出身书香世家,然而他们却对长女萧红薄情寡义,很不待见。
父亲对她没有丝毫的包容和疼爱,气急时会一脚将她踹翻,完全不顾年幼的萧红懵懂无知。
奶奶更是冷血,见她用手指戳破窗纸,就守在窗下,专门用针刺她。
她8岁时母亲去世,当年父亲另娶,生活无疑会雪上加霜。她在父亲和奶奶身上,感受不到丝毫爱意,而是满满的厌恶和嫌弃,让敏感早熟的萧红受尽冷落和委屈。
5岁时,她执拗地搬到爷爷的炕上睡,和爷爷同吃同住。晚上跟当过私塾先生的爷爷学习古诗词,白天则跟着爷爷到后花园里修枝剪叶。
整个童年,她与蝴蝶为伴,与蜻蜓为伍,看着黄瓜、倭瓜开花结果,叶子慢慢变黄陨落。
她经常一个人躲在储物库里,翻找有趣的东西,自娱自乐。困了,就睡在房前自己搭建的布棚子里;累了,就躺在蒿草中歇息。
她和爷爷在后花园玩耍的时候,接触最多的就是歪嘴子。
冯歪嘴子住的磨房和后花园仅有一窗相通,一到夏天,倭瓜和黄瓜的藤蔓爬满窗户,他就看不到园中的景色。
一旦听见园中有动静,他就会喊萧红,让她摘黄瓜给他吃,在藤蔓的缝隙里递过去。
有时候,冯歪嘴子会以为爷爷在园子里,就大声地打着招呼,被坐在墙根的萧红听见了,她捂着嘴不让自己笑出声,一溜小跑回到屋里告诉爷爷,两个人开心地大笑,爷爷还悄悄地关上门,怕被冯歪嘴子听见。
冯歪嘴子每次做年糕,都会想着萧红,而萧红一旦听见他的叫卖声,就会故意爬上有豁口的墙头,冯歪嘴子问她吃年糕吗?她骄矜地看看他,却不回答,冯歪嘴子就意会地切一片粘糕递过来。
一递一送中,拉开了她和冯歪嘴子的友情。
02.
邻居,坚强与愚昧同在
人们对冯歪嘴子的注意,是他的屋子里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女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儿子出生了。
虽然人们指指点点,他却毫不在意,依然对女人很体贴。看到她端着盆子,就会埋怨她,为啥不让自己来。
尤其是当她在冰窖一样的屋里生了孩子,他心疼得眼泪流了下来,陪着笑脸去央求东家,想换一个暖和一点的房子。
磨坊里的水结了冰,东家却连个面袋子都舍不得让孩子盖。刚生完第二个孩子,女人就死去了。
在别人眼里,他已经山穷水尽,没有了活路。
而他自己却依然笑对每一天,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用不完的精力,像是要把自己的每一寸肌肤,都炸出油来,滋养两个孩子。
他从不闲着,白天拉磨,夜晚打更,还得做年糕。
即使泡在苦水里,即使被生活压弯了腰,当转身看到儿子牵着小毛驴去喝水,他马上欣慰地挺直腰杆,笑容也随之浮上嘴角。
而相比于冯歪嘴子,团圆媳妇的遭遇就更惨了。
嫁给团圆的时候,她才12岁。
婆婆一不顺心就拿她出气,吊起来用鞭子抽,用烙铁烙她的脚板,她的哭声从白天持续到夜里,从夏天延续到冬天。直到她病倒了,哭声才。
停下
婆婆请来跳大神为她治病,用滚热的开水给她洗澡,团圆媳妇不堪折磨,终于香消玉损,命丧夫家。
人们对这样的事已经司空见惯,又有几个媳妇没挨过打呢?何况婆婆也没少给她花钱治病,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
重要的是,别人的悲哀,能慰藉死水一样的生活,让自己能在贫穷、乏味中继续撑下去。
自己
有二伯是一个异类。
只有
03.
厌恶又可怜的有二伯
和冯歪嘴子、团圆媳妇相比,有二伯是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
他是东家的亲戚,仗着这么一点关系,人们叫他有二爷,他觉得很有面子。
远方
实际上,他不过是家里的长工,干着最累的活,穿着爷爷压在箱底的陈年旧货,挽着裤脚,露着脚指头,三分像和尚,七分像道士。
他没有固定的住处,早上起来就得把露着荞麦皮子的枕头、翻着烂棉絮的被子,卷做一团,准备随时搬家。磨坊、杂物间、小猪倌的炕,都是他临时栖身的地方。
他没有工钱,实在撑不下去时,就撬开仓库的箱子偷铜酒壶,趁着晌午人们睡觉,把澡盆扣在头上拿走卖掉。
虽然已经在这里住了30多年,都60多岁了,却一无所有,还被30多岁的东家打得嘴角流血,倒地不起。
被打后,他哭得眼睛红肿,嚷着要上吊,要跳河,却等到人们都聚拢来,才开始行动,哭天抢地中早被人们拉扯回来。
人们识破他的诡计,说他根本不打算死时,他就会恼羞成怒,却不会记仇。
即使老厨子和他斗嘴,当面说他是老绝后,他也就伤心一会儿,转过身就又和老厨子和和气气地唠起嗑来。
萧红身边的这些人物,贫苦、麻木又愚昧,他们顽强地活着,却又被看不见的无形大手扼住命运的咽喉,被封建社会的毒素迫害,木讷地缓慢行走。
04.
创作背景
鲁迅说: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萧红文笔活泼,以一个女性的温婉和细腻,去观察生活,她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呼之欲出,独具特色。她用诗一样的语言,真实又直率的对话,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每一处熟悉的场景,面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
而萧红是寂寞的,她的童年寂寞,她的情感寂寞,她在香港也是寂寞的。
身怀六甲时被未婚夫抛弃,和真心相爱的萧军又出现感情危机而分手,最后流落到香港,客死他乡。
身在异乡,她说,想那门前的蒿草,想后园里开着的茄子色的小花,黄瓜爬上了。
她写的《呼兰河传》,写尽自己儿时的经历,和家里形形色色的人,让你带着笑容走进她的后花园,一旦看清她经历的生活,接触的人物,心情又会变得分外惆怅和悲凉。
这就是萧红,一个一生尽遭冷遇、寂寞又卓越的天才女作家,令人唏嘘,也让人倾慕和同情。
点赞、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资料来源:中华读书报,秋石《1957,萧红“回家”》;电影《萧红》;中国山东网聊城《文学洛神萧红,祖籍在莘县梁丕营村》;中国作家网《萧红童年》;《呼兰河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