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宣纸上描绘泼彩、写意类画作,相对较易;但在生宣上画工笔,同时又使工笔与泼彩、写意三者相融为一,相辅相成,产生出新的艺术效果,在材质和习惯上,是很多传统画家所不敢尝试的。周永辉不仅尝试了,而且创新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形成美轮美奂的彩墨华章,大大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范围和艺术形式,被誉为画坛奇才!

在整个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生宣”这一纸质与“工笔”这一表现手法,几乎从未结合为一,同时登场过。与生宣联结在一起的技法多是水墨与写意,而与工笔结合的,则往往是熟宣与绢料。前者能更好地晕染,表现出写意的艺术效果;后者则能精致地描摹物类,展示细笔的精致。由此,也将中国画分出写意与 工笔两个门类。

这两个门类如同中国画的两朵奇葩,各自绽放着不同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万千艺术爱好者探索与实践。

能不能把这两者融合为一,在一幅画中,既能表现水墨画晕染出来的意象之美,又能表现出工笔画的细致之美?一举打破“工”与”写“不相融的壁垒。这一想法在花鸟画家周永辉的脑海里不止一次闪现过。正是这灵光一现,才让他决心尝试着把两种不同材质与表现手法的国画艺术融合为一。

为更好表现水墨意味,只有在生宣上画效果才会更好;但是怎样让工笔画法也能轻松地展现在生宣上,则成为困扰周永辉的最大问题。多少个日夜的摸索与实践,多少次的失败与碰壁,都未能停下周永辉艺术探索的脚步。有一天夜里,他梦见自己在画室里探索他的工写融一的”课题“,忽然被一声巨响惊醒,原来是家里的猫把画室里矾水与色彩打破洒在画上,他一跃而起,在灯光下,看到画面上矾水与色彩融为一团的样子,心里忽然一亮:工笔画法,之所以不能轻松画在生宣上,就是因为生宣吸墨吸水性好,不容易”成形“,要想在生宣上画工笔,只要在画好的写意上改变生宣吸墨吸水的特点不就成了?在这一指导下,周永辉终于实现了在生宣上画工笔画的愿望。

这一突破,一举打破了中国画不能画在生宣上的铁律,打破工笔与写意之间观念上的壁垒,使水墨写意与院体工笔兼融为一,同时使泼彩、没骨、工笔、写意在多元而开放的新思维的框架中携起手来。周永辉的贡献,不仅在技法上大大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使得中国画的色彩呈现与表现内容空前丰富。

同时,他将写意意识注入于工笔重彩之中,将工笔表现融入于泼彩与写意之中,

赋予笔墨更加广阔、自由与无限的个性表达的可能。

周永辉,1980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桂林市南方书画院副院长。师从张林荣先生,曾受教于中国艺术研究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理论家、评论家陈受祥先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笔墨语言。

2015年,作品《晨羲》入选第三届广西美术作品展;

2017年,作品《花发港城春》入选“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7年,作品《南国春晖》入围“丝绸之路,翰墨通谓”第二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8年,作品《珠肌满腹》入围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8年,作品《花间鸟语醉东风》入选“海丝情、中国梦——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8年,作品《花开傣家送清香》荣获“邮驿路、运河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会资格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8年,作品《怒放的嘎西纳》荣获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会资格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8年,作品《琼葩绮舞泼水欢》荣获南粤之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会资格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9年,作品《珠玑满腹》入选纪念林风眠先生诞生120周年——“客都梅州.风眠故里”全国中国画(山水.花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