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国力越来越强盛,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李世民难免有些心高气傲,有时候也忍不住想搞一些奢侈活动。

他开始让人修建一些宫殿和园林,甚至还想重建洛阳宫,这可是当年他下令拆掉的呀。好在朝中还有魏征、张玄素等人拦着、劝着,并十分不客气地拿着夏桀、商纣、杨广等著名暴君和他作比较,他才暂时放弃了这些念头。

不过,有一个古往今来皇帝的终极梦想,他还是很想实现的。

这个梦想据说从舜、禹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到秦汉王朝都还在实践着,甚至连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貌似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刘备都渴望自己有那么一天。

这个梦想就是封禅。

封禅两个字可以分开解读,“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连起来当然就是祭祀天地,古代那些德高望重的皇帝都会在太平盛世、大功告成的时候举行这一典礼。

典礼举行的地点就在泰山。

因为泰山是辽阔的华北平原上最高的山,古人认为这里离上天最近,帝王作为天子,自然要到这里向上天汇报自己的功绩。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曾经去过,在那里留下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石碑石刻。汉武帝平定匈奴后也去过,为了纪念这件自己生平中最重要的事情,他还把当年的年号改为了“元封”。光武帝也去过,他打败了王莽,剿灭了赤眉军、绿林军,恢复了大汉朝的正朔,自然也是有理由去的。甚至据守四川一隅的刘备都梦想着要去,虽然他最终也没有去成,但他给两个儿子起名刘封、刘禅早都让这份野心“昭然若揭”。

李世民当然也想去,因为他知道自己有这个资格。

尽管他一直没有说,但大臣们可不肯放过这个表现的机会。

从贞观五年开始,李孝恭、武士彟(武则天的父亲)等人就请求李世民去泰山封禅。

但李世民全都回绝了。

直到贞观六年正月十九日这天,文武百官突然像约定好了似的,几乎异口同声地再次请求李世民去泰山封禅。

他依然没有同意。

“你们都觉得去泰山封禅很光荣是吧?我却不这么看,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待如何?以前始皇帝喜欢封禅,汉文帝却不搞这一套,后代难道就觉得汉文帝不如始皇帝好了?”

“何况祭拜天地有的是时间,也有的是地方,何必非要去泰山上封建几个土台子呢?我看这事儿就大可不必了吧!”

但文武百官还是极力请求。

因为请求封禅就像夸人,一个劲儿地夸皇帝厉害,虽然不见得能捞到什么好处,至少不会挨批评吧。

李世民终于心动了。

虽然我之前说没必要,但既然大家都让我去……

然而,魏征还是非常及时地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陛下不能去!”

李世民有点生气了。

本来我也没说非要去,都是大家一致要求。现在我拗不过他们,我不抬杠了,你又出来搅和什么呢?

“你不让我封禅,是认为我的功劳不够高吗?”

“够高。”

“德行不够格吗?”

“够格。”

“大唐不安定吗?”

“安定。”

“四方蛮夷不归服吗?”

“服了。”

“这几年收成不好吗?”

“很好。”

“祥瑞没有到吗?”

“到了。”

李世民的鼻子都要气歪了,那你还跟我较什么劲?故意找茬儿的吧?

魏征顿了口气,缓缓地说道;

“陛下虽然有这么多理由去封禅,但我却觉得还不够。”

“你说,哪里不够?”

“我们国家起自隋朝大乱之后,户口还没有恢复,粮仓也还空虚。陛下的车驾去泰山,一定会有大量的车骑随从,路途劳顿,必然耗费巨大,难以承担。而且陛下封禅泰山,四方国家一定会派来使节,现在从长安到泰山,人烟稀少,灌木丛生,这等于是向人家示弱呀。而且人既然来了,赏赐供给也少不了,到头来还得让老百姓承担。这种慕虚名而处实祸的事情,陛下怎么能干呢?!”

魏征滔滔不绝地说完之后,李世民不说话了,朝会因此不欢而散。

而魏征似乎也有点乌鸦嘴,说完没几天,黄河一带就发了水灾,大家都忙着抗洪抢险,封禅这事也就顾不上讨论了。

自魏征劝谏之后,唐朝的经济继续恢复发展,国力继续蒸蒸日上,武功也一天强过一天。虽然李世民还是萌生过去封禅的打算,但他却明白,有些事情要比封禅这面子工程重要得多。于是,终其一生,也没有成行。

虽然泰山上从没有留下过李世民的足迹,但他比任何人都有资格登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