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随手谈诗,杜甫的《哀江头》已经用了5篇文章来分享,整首诗说到今天,咱们把杜甫说哭了、把玄宗说跑了、把贵妃说没了,还剩下什么呢?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生而为人,谁能够做到没有感情?杜甫和许多被困长安的盛唐遗民一样,看到曲江破败的景象,怎会不动情落泪,“人生有情泪沾臆”。可是,“江水江花岂终极”?江水江花那都是无情之物,它们不知道什么兴衰成败,也没有人类的情感。
这两句诗,先有人生之情,再有江上之景。
这时候,咱们回头看看这首诗开头第一联:“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他也是先有吞声哭的情,然后再有曲江之景。
再看看第二联:“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江头破败了细柳新蒲就不开了吗?不会。那“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我为国家衰亡而流泪,江水就不流淌了吗,江花就不开放了吗?不会。
要不说人家杜甫是诗圣呢,这结构安排,不是吹啊,真的是历史上独一份儿的。这一点上连李白也比不了。
最后“黄昏胡骑尘满城”,这都是杜甫所见的真实情境哈,长安城里满大街都是骑马横行的胡人叛军,扬起满城尘土,没人敢反抗,他也只能是“欲往城南望城北”。
读到这里就有人反驳了,你说杜甫结构安排历史上独一份儿,我看也就普普通通,比如这句“欲往城南望城北”就明显逻辑不通,前后矛盾,他明明是往南走,怎么可能望见城北,难不成后脑勺上还有俩眼睛?
如果只看文字表面,当然是逻辑不通,但写诗读诗不】能按照说话的逻辑,这句看似逻辑不通的诗,恰巧是杜甫巧妙的地方,当时杜甫住在长安城南,他看到“胡骑尘满城”就想回家躲避,这是他“欲往城南”的原因,但什么叫“望城北”呢?
杜甫《悲陈陶》有一句可以帮助理解:“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唐玄宗不是西逃了吗,太子李亨不是在灵武即位吗,灵武在长安以北,当时唐朝的官军大都集中在灵武去了,那是被困长安的老百姓们最后的希望,他们日夜向北啼,祈祷着、盼望着。
杜甫也是满城百姓中的一个,他即使“欲往城南”,而心中一直都“望城北”,这也是杜甫最后的愿望,所以是“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化用一句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身体说不要,但内心却很诚实。
好啦,《哀江头》到这里就讲完啦,至于杜甫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北方的官军会不会反攻,能不能收复失地,多年以后,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留下了答案,有兴趣的观众老爷可以看看我往期视频,我是随手谈诗,关注我、点个赞,咱们下期再见,拜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