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阳晨煜,98年生人,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翻译专业,与《知识窗》《青年博览》《杂文选刊》等杂志长期合作,并被《读者(校园版)》《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著名刊物多次转载刊登。且任网易新浪潮工作室线上作者,2021年成为签约儿童文学撰稿人,编剧。

糖点: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烟火匠》的创作初衷和创作思路吗?

欧阳晨煜《烟火匠》的创作时间还挺奇怪的,是一个发烧的夜晚写成的。当时好像是为了做一个小集子而写的,初衷是想写一篇与众不同的激励性质的文章。通过践行制作烟火的步骤走向成熟和心情净化,最终燃放属于自己的烟火,是个蛮浪漫的过程。烟火既是实物,又是个人的遭遇和性格,洁白纸浆和斑驳尘土,烈性火药和温柔棉线,都是烟火的组成部分,在亲手组装融合这些要素的过程里,主人公和自己身上的矛盾彻底和解。

糖点:作家的创作都带着自身经历的烙印,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您的作品,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生活经历或者文学创作经历?

欧阳晨煜:具体来说,大学期间获得了20多项文学赛事的头奖,被编辑认可后成为了一些杂志的长期合作作者,以至后来被各大著名期刊转载。同时也拓展文字能延伸到的领域,成为一些文创产品的作者,之后涉猎了一些新媒体文字部分,现在也在致力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大概经历的过程是,在赛事里被挖掘,成为纸刊杂志作者,之后拓展各种形式的纸上剧场。我经历的文字的具体形式都不同:从纯文学到文摘,再到新媒体,再回归更纯粹的儿童文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点:您觉得这种生活经历或者文学创作经历,给您带来什么样影响?

欧阳晨煜:我曾经在杂志上写过一篇文章叫作《我胃里的餐馆》,从个人感受上记录了我和文学相遇碰撞的情况。大概是,18岁的时候,文学成为了一种鲜明的异物感的存在,我因此感觉到了文字性的饥肠辘辘,所以我把成为作者这件事儿归属为意外事件。大概18岁那一年底,我在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至此就开始敞开了身体上这个异形的部分,接受起了文学给予个人的饱腹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文字颗粒形式的“餐馆”。

糖点:您在创作过程中,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想要通过作品传达怎样的情感?

欧阳晨煜:不同阶段其实感受不同,但归根结底最深的感受是:能在这样一个快速的万花筒时代,每个月都截取自己的见闻或者亲身经历来写一些自由自在的文章,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儿。那些版面,停在那里,等着我把自己的情感或观点淋漓表达,形成大众刊物上的独属于我的小众感受,其实是极其个人特色的珍贵的事。我非常珍惜这种公开的自我的表达,非常感谢这些宽容的字块。所以我想传达的感情,尽管是包囊于栏目或杂志的定位之内的,但仍然是我个人生活里的私有的东西,所以,以小众的感受慢慢入侵大众的视野,就是我最想传达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点:从《烟火匠》《古人的吸管杯》《蘑菇定律》到《在人之间,才叫人间》等等,您的文章题材、类型丰富,您是如何做到驾驭多种文体?

欧阳晨煜:文字者的转型其实很困难,我自己来说,从比赛时候的完全的自在的纯文学到有一定定位和受众限制的知名刊物,再到需要去考虑市场的文创产品,每一次都是极其鲜明又锋利的转折。

每一次严酷的转折中间又有一些内部的差异,比如题材,风格之类的。这个是专业的文字者必须要磨合和适应的,最具难度的是,如何在限制里突出自己的特色,不因为规则抹杀掉自己,好像在河流里撑着有鲜艳篷布的小船,如何做到顺水而行的同时又显示出亮眼的篷布,是每个作者都需要自己揣摩的巧妙的事儿。

糖点:您的创作思路来源是什么?您的作品是“由内至外”,还是“由外至内”?

欧阳晨煜:创作思路来源一般是两部分:编辑发来的选题和自己的主观创作部分。前者对应了问题里的“由外至内”,后者则对应了“由内至外”。前者更需要我通过一个普泛的选题抽离出比较个人化的语言和观点,后者则从自己内部出发去壮大一个故事。一般而言,前者的框架比较固定,集中;后者更柔软,发散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点:它会给您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吗?您一般怎么抓住转瞬即逝的瞬间?

欧阳晨煜:困扰基本没有吧,毕竟后者的很多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关于转瞬即逝的思路,我的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就是手机备忘录。我会把忽然间的感受用几个具象和抽象的词句记录下来,比如说现在翻开我的备忘录,里面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跑步完喝的低糖乌龙茶,很像是大麦从奶油口徐徐挤出来的味道”“咖啡这东西,理应是小山一样的棕色晶体,诞出棕色芬芳”“阅读的时候,你是填在其中的一枚馅料,可以选择想通往的夹心层”等等,上述的几个分别描述了我的日常性事物,跑步,喝咖啡,阅读的时候的一些偶然想法。这种方法挺有用的,可以在我写作的时候,迅速从一句话膨胀为一种观点,甚至一篇文章,大概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泡打粉吧,哈哈。

糖点:对您而言写作意味着什么?

欧阳晨煜:每个人的语言资源和故事资源都是小山,山上的泉眼是可以汩汩流淌的短篇文章,一旦顺利流出,你就开始了你的写作。它必有枯竭的时候,那时就需要你再去挖掘新的泉眼,以便新的泉水流出。写作大概就是这样的过程吧。它对我,既意味着一种作业,又意味着珍贵的自我表达,也意味着时刻的记录,是非常多重的多样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点:您怎么看待作家、文学创作与文学商业性的关系?

欧阳晨煜:这里的问题可能更具体在纯文学和商业性文学的摩擦上吧。它们截然是性质不同,脾性不同的东西。我可能两者兼有做之,同时也不断地在调和两者的冲突和矛盾,最终我选择让它们并存在各自合适的场所。很多纯文学的作者认为选择商业性文学的作者背叛了真正的文学性,让文学成为了被贩卖的东西,我自己觉得文学既应该纯纯粹粹,也应该以自己的形式入侵各种领域,如果文学只能存在于一些高级刊物和作家群体中,那恰恰说明了文学的脆弱和单一。

糖点:对自己接下来有什么期待,下次给我们带来新书是什么时候?方便给我们稍微“剧透”一下内容吗?

欧阳晨煜:之前一直都是短篇文章比较多,希望可以踏入中篇和长篇的领域,把泉眼都接起来做一个丰沛的水库吧,还是很期待自己能够有能力承担更大的故事体量。新书要等明年啦,希望可以顺利,不剧透,到时候见面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点:对文学新人的建议。

欧阳晨煜:首先要厘清自己想发展的文学类型,是纯文学抑或是其他形式的文字。二是竭尽全力地挖掘自己的特色,语言或者故事,像前面说的一样,亮出自己小船上的篷布。三是不要盲目投稿刊物,一开始是需要大量的作品积累你才会发现自己文字里的一定之规,才会有驱动和驾驭文字的可能。就这几点吧。

本期主持/

杨晨羲,95后媒体人、新闻记者。

(独家供稿:糖点团队·方糖社;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