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的年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放寒假,我每天都会看着日历,掰着手指头计算着距离新年的日子,期盼着新年的到来,因为新年意味着我就可以穿新衣服、买爆竹,在新年的爆竹声中辞旧迎新。
  小时候,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各家各户开始忙着准备新年待客的各种美食,把自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从小年一直忙到除夕。
  小年,在关中地区是最讲究的一天,这一天人们要送灶王爷,即祭灶。早晨,大人们早早起床发好面,制作送灶王爷的干粮,现在的人们图省事,就会去镇上买灶干粮。上午,各家各户都要做好臊子面,用来祭拜灶王爷和其它神灵。这刚做好的臊子面先浇好汤,在各神灵位前泼一点,然后再端一碗供在佛堂前,最后才可以自家人吃。吃完午饭,一家人齐上阵打扫屋舍,大人们刷洗门帘、窗帘、被套等,小孩则帮着大人一起打扫卫生。
  小时候送灶王爷,讲究也最多。这一仪式都是由家庭主妇完成,需要准备烧纸、香、蜡、裱、灶干粮等,一切工作准备就绪,祭拜仪式才正式开始。灶干粮在数量上也是有讲究的,数量要按照月份准备,一般是十二个,如果遇到闰月则要准备十三个,然后用瓷盘摆放在灶台上,在灶王爷神位前烧上三柱香,点一根蜡烛。祭拜灶王爷时,我和老妈跪在灶台前,烧些烧纸、裱,接着把旧的灶王爷像烧掉,一边烧一边向灶王爷祈祷,在干粮上掐点,撒在烧的灰里,这样灶王爷吃饱后,就可以上天讲好事了。
  在小年祭灶这一天,关中农村还有个讲究,就是给年满12岁的小孩“赎身”,“赎身”即在小孩2到3岁的时候,家里人请村里的年长者到家里的灶王爷跟前许愿,然后用针线将红布缝成一个圈,圈下面绑上铝马、铜铃、铜锁,戴到小孩的脖子上。这期间让灶王爷先“管”着,直到12岁这一年,再跟灶王爷还愿。
  小年这一天中午,还愿仪式正式开始,先要放爆竹,然后在院落中间用凳子支起1米多高的台子,中间刚好可以钻过一个人,在下面钻12次,然后在灶王爷面前烧纸。最后这个项圈则由家人保管,这就算给灶王爷还愿了。
  小时候我的“赎身”是由外婆亲自主持的,现在只记得当仪式结束后,外婆给我一个馒头,站在门口吃完再进家门。过去人们生活拮据才会想着让神灵庇护,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已经很少看到“赎身”这种习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完小年,人们开始准备各种美食,逛集市,购买各种生活用品。在关中地区,无论是镇上还是县城的集市,都会从小年一直摆到腊月三十。小时候家里养猪,直到年前才卖掉,老爸老妈用卖猪的钱给我和姐姐买新年的新衣服,但他们却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我心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努力赚钱,好好孝敬父母,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关中地区,一般要等到腊月三十才贴春联和请先人。有些勤快人,腊月三十早上就已经贴好春联。小时候过年用的春联,大多都是请村里的年长者写的春联。春联用什么颜色的纸写,都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红色的纸。家里如果有老人去世的,则要用黄色或者白色的纸。小时候贴春联用的浆糊都是自家做的,大概是把铁碗放到炉子上,加入面粉和水,不停地搅拌,直到冒泡,就可以加入少量的醋,再搅拌即可,这样浆糊就做好了。贴完春联还要贴“家宅六神”,即土地爷、龙王爷、灶王爷、仓神爷、天王爷、马王爷。
  在腊月三十下午还有一个习俗,“请先人”指由长辈带领小孩,端着盘子,放上祭品、香、蜡等,来到坟地,点燃香、蜡,摆上祭品,请先人回家过年。家里早早摆上先人的灵位和祭品,然后正月十五再用灯笼送走。这一习俗,常见于甘肃陕西一带,请先人回家过年是对先人的一种怀念和对孝道文化的延续。
  除夕晚上守岁,一家人吃着饺子,看着春晚,在爆竹声中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小时候大年初一早上穿好新衣服,用老爸老妈给的压岁钱,买鞭炮,开心地玩耍。从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九,正月十五晚上闹元宵,过了正月十五,年味就渐渐淡了。
  如今长大后,漂泊异乡的我,时常怀念故乡的年味,现在终于知道这年味的含义,年味,是小时候的期盼,是长大后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