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是一个大革命时代,英雄辈出。他们前赴后继,为的是粉碎旧世界,建立新社会。很可惜,众多英雄湮没在炮火之中,笑到最后的却是后来者朱元璋。但大明应该记住这些开国先烈。
下面这位就相当了不起,他为朱元璋建功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堪称朱元璋的前辈、大明的奠基人(最少也是之一),应当写在大明革命史上,写在大明英烈传中。
他登基时,朱元璋还在托钵要饭
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走向灭亡的宿命之年。五月,安徽颍州,韩山童、刘福通在“一只眼石人”的授命下,“挑动黄河天下反”,掀起了元末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浪潮,拉开了大革命序幕。
战火不断绵延,很快就烧到了大别山脚下的光山县。一个常年走村串户的布贩子并没有感到害怕,相反,那熊熊烈火令其激动、兴奋,他觉得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是时候搏命创业了。革命的火焰已经燃起,他不能再是一个平庸的布贩子。
他们很快就搭起了班子,组建创业团队,准备大干一场。有思想,人还长得帅,而且还颇有侠客风范,容不得推辞,他毫无悬念地成为创业团队的领头羊。
这个人叫徐寿辉,湖北罗田多云乡上五堡(今罗田县九资河)人,这一年他31岁。常年以贩卖布匹为生,算得上见多识广,这与朱元璋游走四方化缘的经历颇有几分相似。但他比朱元璋长得帅多了,身格魁伟,相貌非凡,人称“罗田第一美男子”。
就在韩山童起义后三个月,大别山主峰所在地的多云山庄(即天堂寨),杀气震天,豪情万丈,革命的烈火在这里燃烧。一支头裹红巾的义军很快将走出大别山,冲向四面八方,一次次猛烈地撞击着风雨飘摇的元廷。
除了首领徐寿辉,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这些合伙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特别是彭莹玉更是一位老革命。
11年前(1338年),他就在袁州起事,堪称元末革命先驱。失败后,他并没有放弃,继续传教,广收门徒,这些人后多成为元末红巾起义军的领导人和重要将领,甚至有人后来成为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比如:被朱元璋封为济阳郡公的丁普胜)。
徐寿辉领导的这样一支有群众基础、有得力干将的“红军”(红巾军也被称作‘红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很快就形成了一股浪潮,所向披靡。罗田县城、蕲州(今蕲春)和黄州相继被拿下,在蕲水(今浠水)清泉师太殿上,徐寿辉登基称帝,国号“天完”(一说‘宋’)。
这是长江流域力量最为强大、持续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极深远的起义,是元末第一个农民起义政权,对元廷的破坏力极大,一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依然还有不少的有生力量,占据不少的地盘。
这一年,朱元璋还是个23岁的后生,在皇觉寺混饭吃。说是在外云游,实际上就是揣着皇觉寺的“工作证”,捧钵化缘,自生自灭,那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他看到了革命之火,但并没有走上革命道路,他似乎还在等待观望。
他统领百万雄兵时,朱元璋才无奈革命
徐寿辉提出了“摧富益贫”的革命口号,对百姓不淫不杀,深得人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义军变成了几十万、过百万的浩荡部队,纵横驰骋于长江南北。到1352年,才一年的时间,徐寿辉的义军就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
当时有首民谣说:“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就是这样疯狂的打击,让元廷胆颤心惊,也给众多创业梦想者极大地鼓舞。1352年正月十一日,安徽定远县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起兵,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长江淮河已经成了一片赤色世界,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
就是这个时候,还在山寺中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朱元璋收到了一封来信,信是发小汤和寄来的。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而且很快从百户升级为千户,他没有忘记一起光屁股长大的朱元璋,想着拉他一把,到自己身边来。
其实收到信的朱元璋并没有立即行动,后来有人要拿这封信说事,想要告发他,无路可走的境况下,朱元璋这才被逼上梁山,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成了一位革命青年。
毫无争议,相对于朱元璋来说,徐寿辉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前辈。徐寿辉、刘福通等先行者,带动了郭子兴等追随者,也让朱元璋这些无依无靠的落难者在最无助的时候有了家,有了温暖,有了未来。
此时的徐寿辉是朱元璋心中的神,他没有机会能够见到。如果他站在徐寿辉的面前,也只有抬起头仰视,偷偷看一眼天完皇帝的美丽容颜。他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向前辈们学习,他也渴望成为像前辈们那样呼风唤雨的大英雄。
所谓时势造英雄,正是徐寿辉他们在元廷重病之时,掀起了摧枯拉朽之势,这才有了朱元璋这位未来英雄,他日帝王。这是榜样的力量,也是时势的力量,它们都在推动着朱元璋不断前行。
他直面对战元廷时,朱元璋躲着悄悄长大
徐寿辉的雷霆之势,吓得元廷慌了手脚。1353年,元廷立即调集几个省的兵力四面绞杀,对红巾军革命根据地发起一波又一波地攻击,企图掐灭革命的火种,端掉徐寿辉的老巢。
重兵围剿之下,国都蕲水县城沦陷,“莲台省”四百将士壮烈牺牲,先驱彭莹玉也被围困在瑞州,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徐寿辉率领部队先后退到黄梅县挪步园、沔阳县一带,整顿队伍,坚持抗战。
趁着元军又去其他地方灭火,徐寿辉再展雄风,不断向外碾压,收复江西、湖南,还控制了四川盆地和陕西的一部分地区,又一次点起大火。这样的拉锯战不断在元军和徐寿辉的义军之间展开,锯拉得越快,双方就会伤得越重。
朱元璋就是在这个时候悄悄成长起来的,并且知道韬光养晦,在狭缝中生存,一点一点长大。正是徐寿辉他们直面抗敌,给朱元璋留出了空间和时间,给他露出来些许阳光,非常难得,甚至稍纵即逝。
他知道躲在韩宋(小明王)旗下光明正大地干自己的事,他知道蛰伏浙西6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抛头露面,尽量不惹事生非,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活着,好好活着;长大,快快长大!”
试想,如果没有徐寿辉、张士诚、刘福通他们挡在前面,如果朱元璋是个愣头青去直接和元廷战斗,他和他的队伍会不会成为炮灰,消失在连天的战火之中?
不说是庇护,最少是前辈们给了朱元璋喘息和生长的机会,是他们的“大”掩护了朱元璋的“小”。前辈们在与元廷一次次激烈的战斗中,不仅削弱了元廷的实力,将其逼向死亡之路,更培养出了一个元廷的终极对手——朱元璋。
他成为先驱,却给朱元璋留下不少得力干将
徐寿辉已经当了5年的皇帝,他真的太义气了,昔日的亲密战友越发垂涎皇帝的宝座,不少人也想过一把皇帝瘾,坐在宝座上悠哉乐哉,大手一挥,叱咤风云。
这里边就有他的丞相倪文俊。1356年,在攻克武昌、汉阳以及襄阳等城池,带领天完政权走出困境后,倪文俊便开始居功自傲,自作主张迁都汉阳,将天完君主徐寿辉也接到了这里。此时,他已经成为天完政权的实际操盘手,直逼帝位。
倪文俊甚至走上了背叛革命的道路,企图投降,换取元廷湖广行省平章的官帽。可惜谈判没有成功,倪文俊杀了威顺王的儿子,打算再干掉徐寿辉,自己当皇帝,实现人生目标。
计划再一次落空,篡权夺位失败,还被追赶而来的陈友谅杀死在逃跑路上。但陈友谅这位来自沔阳的渔家子弟也没有揣什么好心,无非是想从倪文俊手中接管徐寿辉,继续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
1360年,按压了几年的心再也无法抑制,陈友谅痛下杀手,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取而代之,成为陈汉开国皇帝。
这里我们来一个假设,倘若徐寿辉的政权没有出现内讧,后面还有朱元璋什么事吗?
陈友谅并没有徐寿辉那般的雄心大志,他充其量就是想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在自己的小天地过“土皇帝”的日子,他的心胸与格局也决定了他最终的结局。
在清除徐寿辉之前,陈友谅就开始消灭潜在对手。其实,此时整个江南陈友谅一人独大,为邻的朱元璋和他不是同一个级别的选手。而且两军剑拔弩张,大有开撕之势,朱元璋最害怕的就是驻守安庆的天完骁将赵普胜,便使出了离间计。
陈友谅对战功赫赫的赵普胜本就心存忌惮,正好借此机会以图谋不轨的名义杀了赵普胜。朱元璋当时别提有多么开心。
如果此时,赵普胜对昔日旧主(他曾是朱元璋的干将)来一顿痛击,不知道朱元璋会遭受怎样的打击?会不会是灭顶之灾?
陈友谅毁了徐寿辉,毁了天完政权,却是在为朱元璋清障,为朱元璋助力。徐寿辉的“四大金刚”倪文俊、赵普胜死在陈友谅手中,只剩下邹普胜和傅友德二人。邹普胜此后无心仕途,傅友德带着丁普郎改弦易辙投奔了朱元璋。
陈友谅造成的伤害远不止这些,天完政权西系元帅明玉珍伤心至极,自此与陈友谅断交,追尊徐寿辉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在四川自立门户,建立了西夏政权。昔日辉煌的天完政权已经四分五裂、离心离德,历时十年寿终正寝。
陈友谅也算得上是朱元璋的“得力功臣”,功臣往往没有好结局。一代枭雄徐寿辉惨死,留给朱元璋的不仅仅是更为宽阔的天地,他还为朱元璋留下了不少骁勇战将。傅友德、丁普郎为大明江山建功立业做出不少贡献,二人都进入了朱元璋开国功臣名单之中。
他不是无能的人,被人当菩萨供着
徐寿辉就这样成为他人嫁衣,穿上嫁衣的是陈友谅和朱元璋这些后人,但他绝不是无能之辈,否则历史不会记住他,人们也不会将他当成菩萨来供奉。
徐寿辉起于彭莹玉,终于陈友谅,十年皇帝,曾独霸长江中游,是反元势力最大的一支。如果他没有足够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会归集人心,怎么会有百万之众的气势?
要知道,他手下的四大金刚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在初期个个都甘为孺子牛。明玉珍、陈友谅投奔徐寿辉前,也都有自己的起义队伍,都是起义领袖,他们为何都愿意被“收购”,这些足可见徐寿辉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有别人看得见的能力。
虽然徐寿辉不能进入官方的中国古代皇帝榜单,但他算得上是一位仁慈的君主。
《新元史》记载“寿辉收合余众,饥民多附之”。可以看出,徐寿辉深受百姓爱戴,也深受部下的敬重。徐寿辉死后,傅友德、丁普郎愤而离队,邹普胜心灰意冷,明玉珍更是尊其为先,正是出于内心对徐寿辉的“深爱”,他们才会做出如此过激之举。
在重庆弹子石大佛寺五佛殿中、左旁斜坐卧狮、鹰钩鼻的文殊菩萨像,那就是天完国皇帝徐寿辉的真容雕像。在他死后的数百年里,红巾军的后裔就尊他为“神”,供奉在庙堂之上,珍藏在人们的心中,也成为徐寿辉帅气容貌的历史证物。
也许正是徐寿辉的仁慈和义气,让他对人少有猜疑和戒备,最终死于非命。但不能据此说他是个无能之人,他无可非议地成为抗元先锋官、元末革命先驱。
纵观整个元末农民起义,开创者是韩(山童)刘(福通)、方(国珍)张(士诚)、徐(寿辉)彭(莹玉)邹(普胜),朱元璋顶多算个红(巾军)二代。徐寿辉虽不是圣人,可能也算不上英雄,但在反抗暴政的路上,他是一条汉子。
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是老师、前辈;对于大明而言,他是奠基人,是开国英烈。朱元璋能称帝,应当要感谢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