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十人九脾虚”,但对中国人来说,脾虚却远不如肾虚来得有名,人们大多忽略了对脾的调养。
国人脾虚的历史渊源
中医讲的脾,有何作用?
1.脾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运输布散其精微,也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2.脾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之一,具有运化水湿的作用,并将全身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及时排出体外。
3.肌肉所需要的营养也得靠脾运化水谷精微得以供养。
脾在五行属土,喜燥而恶湿。中国人“脾虚”多发,主要有三个原因:
1、饮食不节
生活质量的提升,让食物的选择也变得多种多样,食物丰富也会导致大家饮食无规律、无节制,重口味食物等无形中增加了脾胃的负担,形成脾虚。
2、过劳或过闲
过去,中国人大多靠劳作为生,过劳是常事,自然消耗脾气;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体力活动减少了,结果又从过去的肌肉过劳,变成了现在的过逸,过逸就要用进废退,同样是对脾气的削弱。
尤其是现在的人久坐办公,缺乏运动,“脾气”自然不见增长,慢慢也变得“懈怠”了。
3、压力过大
中医上讲,“忧思伤脾”,过度思虑自然胃口不好,容易生病。而且自古以来,中国人更擅长用脑子,甚至是心术,这就增加了“脾气”的受损几率。
脾虚牵连五脏健康
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脾虚则百病起,影响全身健康。
1、心
脾与心就像一对母子,脾负责统筹人体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问题。
2、肝
脾胃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代谢废物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3、肺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扮演的是“宰相”的角色,专门辅佐人体“君主”——心。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感冒或有其他呼吸系统问题。
4、肾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长期脾虚的人,肾脏无法得到充足的滋养,可能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内心烦热、易盗汗,或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5个习惯助长“脾气”
脾胃失调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需要从日常习惯的改变入手。
1、饮食定时定量
三餐定时,不暴饮暴食。可将山药、小米、莲子肉、桂圆、陈皮、芡实、白扁豆等做粥食用。
2、多吃黄色食物
根据中医五行五色的理论,黄色对应的脏腑是脾。很多黄色的食物有不错的健脾之用,比如小米、黄豆、南瓜等,适当进食,能健脾益胃。
3、减少久坐,适度运动
脾主肌肉四肢,久坐伤脾。建议每天适当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瑜伽等,能促进脾经的气血运行,也有一定的醒脾健脾作用。
4、避免忧思过度
“脾在志为思”,调整用脑时间,每天午休或睡前可以用静坐、冥想等方式让身心放松下来。夜间不要熬夜,熬夜伤阴,更容易加重脾虚。
5、穴位按摩
-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经常点按此穴位,辅助祛湿健脾。
- 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的连线中点处。经常按此穴位,有利于祛湿化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