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个数字呈现出的责任与担当:服务好全市企业养老54.74万参保人、居民养老74.71万参保人及工伤保险70.32万参保人。
这是一次次改革释放出的温情与关切:实施“一件事”改革、探索综合柜员制、推行“免申即办”,有效实现“少跑快办”“一次办好”“无感即享”,赢得群众好口碑。
社保服务,一头牵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发展大局。“我们把群众‘第一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第一需求’作为‘第一行动’,创新举措,改革攻坚,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质效,用党员先锋本色擦亮‘幸福社保’底色。”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主任王克杰说。
累累硕果,见证担当。去年以来,市人社局在全省首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综合评价中获16个市第1名,被人社部、应急管理部选取为全国危险化学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的重点联系点,列在全国三个地区的首位。市社保中心被人社部评为“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改革经验做法被人社部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
办事“快简优”,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原先,领养老金要去村委会填表。现在,到退休年龄后,政府把养老金直接打到社保卡上,非常方便。”垦利区垦利街道双河村邢树兰老人说。邢树兰切身体会的方便,是东营社保系统创新服务方式的缩影。
“没想到,现在一个窗口就全办完了,真方便。”前段时间,东营区职工任中华仅用一会儿工夫就办完了退休手续。“在之前,社保科管退休审批,征缴科管补缴,养老科管计发待遇,导致群众跑多个科室,降低了服务效率。” 市社保中心副主任袁霞说。
从群众需求出发,从群众需求改起。在实践中,市人社局根据群众需求和效率要求,推进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将原来需要在多个部门多次跑腿办理的事项进行梳理、整合,构建成“政企联合、流程驱动、结果共享”的跨部门联办模式,助力群众“一次办好”,我市这一经验做法被确定为山东省流程再造攻坚典型案例,在我市召开的全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现场会上作为典型进行推介。紧接着,我市又相继推出了工伤“一件事”改革、“身后事”一次办好改革,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支付3个服务事项打包为“一件事”,将涉及参保人员去世待遇的27项业务打包成“一件事”,持续推进“一件事”集成化改革,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流程再造、服务创新,向数据信息要效率、要力量。“借助政务大数据平台,整合各部门单位信息,实现对居民信息的全天候、全方位掌控,进而实现社保服务由‘等业务’到‘主动办’再到‘零打扰’的转变。”市社保中心副主任张国华说。
去年以来,市人社局在全市实行数据比对认证为主、社会化认证为辅的“静默认证”模式,建成启用“静默认证无感专用系统”,实时获取疫苗接种、公交出行等数据333.37万条,与社会保险待遇领取数据实时比对,从“蛛丝马迹”中确定了35.78万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状况,让群众在“零打扰、无感知”的情况下完成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静默认证率已达98.94%,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服务“精细暖”,疏通便民“神经末梢”
窗口是社保部门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服务好不好,群众的体验最直接。
“多亏了小燕主任帮忙,要不我们不知道得辽宁山东两地跑几趟。”去年冬天,工伤职工周洪宝的姐姐专程从辽宁抚顺赶到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表达感谢。
职工周洪宝受伤后一直在老家抚顺休养。去年10月,周洪宝家属准备乘飞机到东营参加劳动能力鉴定。得知消息后,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小燕及时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告知他们不用来东营,在家就能办,随后为其安排了远程网络鉴定,并将《鉴定结论书》邮寄至周洪宝手中。
劳动能力鉴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对危重症职工来说更加迫切。针对这种情况,市人社局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瞄准不能现场集中鉴定而工伤职工亟待享受待遇的矛盾,推出了远程网络鉴定、专家上门鉴定、委托异地鉴定三种服务模式,为危重症职工提供了“三选一”个性化服务,职工或其家属可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鉴定方式,不出门、不到鉴定现场,坐等《鉴定结论书》送上门。目前已通过远程网络鉴定16人,上门鉴定9人,委托鉴定1人。
思路超前,工作靠前。市人社局大力实施工伤预防“暖心护航”行动,打造“全国危化品行业工伤预防培训示范样板”,利用3年时间将危化品企业及职工轮流培训一遍。统筹抓好工伤预防宣传、培训工作,力争2025年底前培训不少于30万人次,宣传覆盖150万人次以上,重点行业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5年内降低20%以上,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助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管理“严准实”,全力打造“社保铁军”
社保部门是服务民生的窗口单位,社保队伍的忠诚性、廉洁性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去年以来,市人社局坚持“快办”不忘风险,同步启动“内控外审质效提升行动”,做到“内控制度促规范、外部评审防风险”,将风险防控有机嵌入服务全程,确保“快办”安全平稳运行。
手术后顾不上休息就上班、工作几十年很少休假、工作通宵达旦是常态……工作快一点,群众幸福感就高一些。在市人社局,这里的干部职工奋战的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考验党员干部的赛场。
“干部干部,关键在干。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本色,激励党员干部在一线主动作为、创新作为。”王克杰说。市人社局坚持党建引领、上下联动,将内控外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顶层谋划实施、全市同步推进,梳理再造业务流程42项,“颗粒化”拆分为119个节点,梳理风险点113个,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嵌入到业务经办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形成“闭环”管理。
既从内部管理要效能,又从外部监督要效率,市人社局大力推进“内控外审”,筑牢社保基金安全“防洪堤”。
——岗位制衡、权责匹配。在科室设置上实行“链条制”,将参保缴费、待遇审批、待遇核算、待遇发放分置于不同科室,形成科学规范的“一链式”经办流程。在权限设置上实行“三分制”,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工作格局。
——监管精准,稽核上弦。对正在办理事项进行安全管控,对“高风险、易出错”环节,通过信息化设置关键字段和即时提醒。对各科室日常及高风险业务,开展常态化稽核检查,出具检查报告,建立工作台账,限期整改、立卷归档。
——严格审查,拧紧阀门。优选1-2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裁判员”,选调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业务骨干,共同组建审查队伍,全面审查业务财务资料近万件,专项审查社保补缴、提前退休等“高风险”业务的档案370卷、数据600余条,并开展市级牵头、县区互审的“七审一”轮流审查,发现问题即知即改、标本兼治,切实把各类业务装入“铁桶阵”。
得益于此,我市人社业务风险防控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
民生服务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在服务群众的路上,市人社局干部职工正意气风发、阔步前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