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共同富裕,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放眼新征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兴旺,关键在人。激活人才引擎,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育出来,是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当下,人才短缺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乡村青年劳动力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果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搭建事业平台,为村民带来稳定可观收入,实现乡村与城市在就业、收入上的平衡,就会吸引青年回乡、大学生回村、能人返乡。只有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才能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专门人才。农业产业发展专业性较强,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电子商务及网络销售等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类人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推进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深入农村一线,指导群众发展产业,协助解决技术难题,特别是要提供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见成效。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入农村一线实地走访调研等,挖掘出一大批活跃在农村经济发展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这些特殊人才虽然大多数并没有高学历,也没有论文和科研成果,但农业理论知识过硬,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有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具备“懂农业”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且拥有“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感基础的“新农人”,方能真正服务于“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

灵活合理用好人才。对涉农人才的应用策略应更加灵活合理,建设一支容纳不同层次、类型、专业的人才队伍。灵活合理用好涉农人才,既需要高校在推进学生就业工作中更加面向广大乡村,引导学生扎根乡村;也需要地方在用才时不拘形式,为乡村人才提供个性化岗位。除了引进专门人才、发现优秀人才,还要培养本土人才。一方面要关注农村“两后生”、农民工、留守妇女等群体,鼓励引导他们通过参加农村职业院校相关课程学习,扩大乡土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职业教育、建设实训基地、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等方式,拓宽本土人才成长路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激活人才引擎,助力乡村振兴。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只有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多措并举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才能使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