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最早出自于《论语•先进》,原意是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
精神结构学说,根据精神上的功能,把我们的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是指生物性的本能,欲望与原本性的情感,包含为了生存而存在的性欲、攻击欲及其他本能性的欲望与冲动等。它遵守“享乐原则”,简单说就是怎么样让自己快乐,“本我”就怎么样来。“自我”是管理并执行有关自己的精神,以便适应现实的心理功能。它遵守“现实原则”,也就是“自我”要应付现实、适应现实。而“超我”则批判自我,帮助自己能按社会的规范而发生行为,符合道德的要求。它遵守“道德原则”。
“自我”要接受“超我”的监督和约束,同时又要去满足“本我”的本能需求,努力地应付现实、适应现实需要,并且尽量满足和保护自己。“自我”会采用各种方式来适应现实,包括运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比如潜抑、转移、反向、抵消、合理化、压抑、升华等等。
“自我”管理不到位(“超我”没有监督和约束到位),放松或者说放任“自我”的时候,“本我”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就会占据主导地位,这时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就容易发生心理极端不稳定的情形,而且自己也会被内心里强烈而原始的本能欲望和本能冲动所左右而恐慌。通常我们说的“迷失自我”、“丧失自我”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但是,反过来,有些人对“自我”过分控制,也就会过分压抑“本能需求”,甚至于一些正常和合理的需要都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就会变得很小心或谨慎,发生强迫性的性格问题以及其它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我们说“自我”管理与控制过犹不及。
从精神结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应该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健康的动态平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