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事要从百姓的利益出发,以百姓的意愿为自己的意愿”。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果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各项工作不可能顺利开展,我们的事业不可能兴旺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因此,要在领导干部中树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良好风气,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心为万事主,动而无节则乱”,错误的思想会引发荒谬的举动。我们极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欺上瞒下,沽名钓誉;作风漂浮,哗众取宠;盲目决策,劳民伤财。人心都有一杆秤,这样的领导干部必然得不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分量,是与他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息息相关的。

听不到人民的声音,就不能准确把握人民的思想脉搏,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各项工作就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因此,领导干部要经常下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汲取智慧、获得力量,要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群众的意愿、要求、呼声,要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在准确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和作出决策时,就要充分反映民意,顺应民心,古人云:“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要多做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既要顾及眼前利益,又不损害长远利益。领导干部要心里装着群众,全心、尽心、倾心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人民群众才能欢心、舒心和称心。(许文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