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舆论媒体经历了两次迭代、三个阶段。在舆论阵线,中医药似乎一直处于下风头。舆论阵线不能丢,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国家近期还就此出台了政策,希望中医药能守住阵线!

01传统媒体时代-官媒说啥就是啥

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媒体说啥就是啥。在传统媒体时代(20世纪),央媒、官媒等“正统”媒体,是舆论的“核心”,说决定着舆论走向。“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主要通过官媒体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传播,媒体与受众互动性不强,媒体主要负责输出,受众只能被动接受。基本是媒体说啥,老百姓就信啥。只有媒体向受众传播消息、引导舆论,受众与媒体之间或者受众之间互动的渠道是不通畅的。可以说媒体说啥就是啥、媒体有啥,老百姓就听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传统媒体时代,中医药舆论的声音很微弱。央视、官媒等对中医药报道不多,主流媒体几乎清一色是正面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民间对中医药不同的舆论争议在媒体方面表现不明显。问题不是不存在,只是外在表现不突出,这是因为当时信息渠道单一,舆论媒体单一。

02网络媒体时代初期-网络大V是意见领袖

第二阶段,网络媒体初期阶段,电脑说啥就是啥。大约2000年以后,互联网开始普及,PC(个人电脑)逐步流行。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信息,一些官媒如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网站,这些官媒在发声时,以传统媒介为主、以互联网为辅,新浪网、搜狐网、百度等企业开始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在网络上浏览新闻等消息,可以通过贴吧、论坛、BBS等互动形,博客(blog)、QQ空间、百度空间等成为很多个人媒体发声的渠道,媒体中开始出现更多个人的声音。在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大V”兴起的时代,少数互联网“大V”,更多是一些幕后有推手机构运作的“大V”,在互联网上可谓“呼风唤雨”、意见领袖。有的“大V”还“兴风作浪”,比如“立二拆四”、“秦火火”、“薛蛮子”等,有些大V滥用大V地位,兴风作浪,作得太厉害的,最终被绳之以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时期,中医药行业也“涌现”出一批“大V”,在中医药舆论界“搞事情”。2006年,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哲学系“张功耀叫兽”联合美国纽约康复科医生王澄,在网络上发表了《关于征集就告别中医中药而致国家发改委公开签名的公告》,从科学哲学角度对中国传统医药开展炮轰,其提议内容可谓离经叛道、欺师灭祖、令人发指!比如:“修改宪法,删除宪法第21条有关中医的内容,让中医在5年内全面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唯一的主流医学”、“立即停止缺乏科学原理、违背科学精神、没有安全保障的中医中药研究”……这些辣眼睛的言论简直可以让当前的中医黑汗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这样满篇歪理邪说的所谓“公告”,当时网传跟帖10万!具体跟帖内容则是泥沙俱下、五花八门,其中不乏点赞支持、谩骂中医药的内容,这篇文章成为导火线,引发了网络上一场关于中医药“废”与“存”的争议,关于这一争议的报道,当时登上了各大主流网媒的头条!最后国家卫生部发声坚决反对,此事才凉凉!2015年,火遍网络的选秀节目捧红的年轻女歌手姚贝娜因为乳腺癌严重而英年早逝,网络上又有大V搞事情,闹出“中医药害死姚贝娜”等偏激言论,引发网络热议!在这个时代,官媒触网不深,更多只是建立了官媒的官网,与网民或者大V互动还不够,在中医药重大舆论事件中,发声有些滞后。

03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能是网红

自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是“泛中心化”,就是中心不再仅仅局限于官媒,更多的
“网红”也成为中心,影响甚至引导大众舆论,并且媒体的中心热点变化节奏大大加快,热点拼出,中心更加多元化!并且“网红”变化节奏很快,今天可能是粉丝无数、多才多艺的明星大腕,明天可能是一个木讷的卖拉面的拉面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阶段,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技术革新和新媒体运营的创新,手机成为更加广泛、更加便利、更加贴地气的互联网终端设备,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近乎专业级的摄像头,网民规模爆炸级增长,几乎进入全民互联网时代。几分钟,可能就在互联网上发声新的热点事件,个人自媒体、官媒、机构号等百花齐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阶段,官媒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舆论载体和传播互动功能,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深度地拥抱互联网,官媒网络发声的途径,已经不只是局限于电视、报纸、官方网站,越来越多官媒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火山号、百家号等账号,形成媒体矩阵。官媒发声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并且对于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积极跟进、引导舆论、积极与公众进行互动,比如对于海王“吴亦凡”事件,人民日报旗下的“踏浪青年”积极发声,北京朝阳公安积极调查并在网络公告调查结果,以正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医药舆论领域,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支持中医药的网络舆论力量相对仍显薄弱,反对、歪曲、抹黑中医药的力量暂时处于上风,大众了解中医、学习中医的氛围不足。主要表现有:

  • 关于中医药的一些国家官媒(比如中国中医药报、中医药管理局等),在大众喜闻乐见的抖音、头条、火山、B站等新媒体上发声数量少、粉丝量相对较少、互动量不多。
  • 2021年热映的抗疫大电影《中国医生》中,中医药在其中露脸的镜头少之又少,即便这样,其中还有涉嫌“埋汰”中医药的情节(病人服中药后病情加重,西医给治好了),引发中医药界人士吐槽!
  • 中医黑情况突出。比如知乎上关于中医药的帖子讨论、争论最为激烈,即便是经历了新冠疫情,国家层面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客观公布和肯定了中医药抗疫的积极作用,中医黑的势头仍然未见明显收敛。知乎上否定中医的声音仍然非常多,目测知乎上反对中医药的力量还暂时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守住中医药舆论阵线,国家有安排!

2021年6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宣部、教育部、卫健委、广电总局5部委联合发文《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再次强调中医药在中国的地位:中华文明的瑰宝和钥匙、群众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中医药的价值不只是是治病救人,还有中华文明和文化自信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施方案多角度对中医药文化传播做了部署,其中还包括中医药教育从娃娃做起、把中药融入生活,发掘中医药的文化精髓等!舆论阵线,其实就是民心阵线、群众路线,路线问题重要性毋庸多言,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中医药,舆论阵线必须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