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没去夫子庙,就不算去过南京。

作为南京旅游打卡圣地,夫子庙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成为中国四大闹市,也是5A旅游景区以及国际旅游胜地。

不过夫子庙,可并非只是步行街那么简单,人家当年可曾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学府,也是中国文化枢纽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夫子庙,一开始是学堂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就是名门望族的聚居之地,当时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因此也被称为“六朝金粉”

在东晋咸康三年,也就是公元337年,当时战争不断,各地学校也都废弃未能兴建。

东晋政治家王导为了“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提出建立学校来教化礼仪道德、巩固君臣及父子的纲常伦理,同时借此招揽贤才,于是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

不过当时也仅仅只有学宫,孔庙并未建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历史进展到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东晋学宫不断扩建,为了祭奉孔夫子,希望学生们能够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于是在学宫前面建设孔庙,又称为“夫子庙”。

不过到了南宋建炎年间,夫子庙以及学宫大部分遭受兵火焚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夫子庙重建,并改为“建康府学”,元朝时期又改为集庆路学。

真正让夫子庙推到历史顶峰之际,是明清两朝,明初设为国子学,并将上元、江宁两县学并入,后成为应天府学,相当于如今的北大清华。

而清朝时期,清朝统治者将府学迁到城北明国子监旧址,并将夫子庙原先的学故地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县学。

此后夫子庙陆续遭受战火,整个夫子庙旧址也就基本遭受严重损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政府为了保护古都文化遗产。

于是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建设了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江南贡院、乌衣巷、王谢古居、吴敬梓故居等20多处、30多万平方米古建筑。

至此夫子庙也成为了南京著名的商业文化中心。

从清末时期的老照片,看看百年前夫子庙的旧影

图为清末南京夫子庙聚星亭,聚星亭八面二层,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四年,也就是1586年,但历经好几次兴毁,此图建筑主要修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60年代被拆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清末荒废的江南贡院,这里的考棚后来因年久失修基本都倒塌了,当时江南贡院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其范围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清末江南贡院明远楼,是整个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可站在楼上俯瞰整个贡院,当时主要用来起号令和指挥考场,起到监考的作用。

但在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废止,新式学堂教育推广,江南贡院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当时站在泮池前远望夫子庙,中间写的是“天下文枢”大牌坊,是著名书法家陈澍所写,这里是不如文庙的第一道大门,右边那个是泮宫木牌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清末热闹的南京夫子庙,可见当时都基本上采用木牌坊,旁边有支撑的柱子是戗柱,起到固定的作用,当时这里也成为闹市,不少小贩在这里摆摊设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