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闲时翻书君

乘凉。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无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
——汪曾祺《人间草木》

一个人如何突破自身的限制?感受自然或许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譬如夏天乘凉,是心情对夏日温度变化的呼应。夜里消夏,褪去酷暑的燥热,让内心和夜里的温度一起回归平静。

人在安静的时候,感受力也会变得尤为敏感,坐在院子里,一边享受习习凉风,一边和邻居聊家常,别提有多放松了。

只是这种乘凉的文化习俗已经少有了,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了空调,夏天夜里的户外比不上空调制冷的强劲,人们更愿意躲在自己的屋子里,一天没有了温度的差别,也就没有了夜间的“宴会”。

科技确实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很大一部分带来的是便利,但无形之中也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人和人之间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人际关系产生联结,但人与自然的疏远就是真的疏远了。

我们现在还会有闲暇去看看夜间的月色吗?或许是因为偏安于斗室,东西南北唯留一面,开个窗户作为景色进出的通道,而月亮的行踪也因为这一面的限制,常常看不到了。

只要我们愿意走出房间,到空旷的地方,抬头就能看见汪曾祺描绘的“无色晶莹”的月光。

春江花月夜》里写“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月亮还是乘凉时的月亮,人却在环境之中不断调整生活习惯。

人生的变和不变大体如此。

我们有时会怀念过去的人和事,但“物是人非”不免让人在想起时有一些伤感。一代人成长,一代人老去,环境和文化会改变,好在世上有比人更恒久的事物,比如说天上的月亮。

环境会变,月光散落的夜晚不变。不变的不只是月亮,还有人们心中对真善美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