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金秋气爽,橙黄菊香。为响应国家西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号召,柏翠虹老师随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瘦西湖景区援横工作队一行,飞越千山万水来到了陕北这片红色的土地,积极投入到东西部对口合作的支教工作中去,被分配到了具有百年历史的横山区城关小学,开启了陕北的支教工作。

陕北的支教生活刚开始还是遇上了一些困难:气候太过干燥,海拔高,鼻子经常出血;住宿条件简陋,不方便洗澡;饮食习惯差异太大吃不惯;听不懂陕北方言,沟通困难等。但她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积极调整心态,克服水土不服、人生地疏等不利因素,迅速地融入到工作中去。

对学校快速了解后,她便开始忘我地工作。她协调各方教学资源,迅速组建了城关小学首个机器人社团,也是横山区第一个机器人社团,在当地孩子的心中播下“人工智能”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给孩子们展示编程,孩子们动起手来眼睛都在放光,还没到上编程课时间,学生们就已经挤满了教室,下了课还不走。”柏老师讲,机器人社团课是以计算思维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逻辑思维,提高数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用编程思维来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机器人社团课上,孩子们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展开场景模拟项目的训练。“很新奇,很有趣。”“今天我们成功开启了人工智能的宝盒!”“我可以自己动手搭建。”每一次的机器人社团课,孩子们都表示有不同的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冬天,机器人社团正式开课后,同学们从一开始的不敢动手到后来觉得课堂时间太短不肯走。柏老师看到这种现象,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为社团孩子们加时练习,结束后再将学生挨个儿送到家长手中。辛勤的付出换来了硕果,柏老师带领社团10名成员参加2021年陕西省青少年创智大赛线上体验活动——Enjioy AI 3D虚拟机器人比赛,获奖率100%。其中五年级纪博超同学获得了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大后,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到太空种甜瓜。”“我要发明声控轮椅送给邻居奶奶。”“我要发明能飞翔的衣服。”同学们的创新梦想被点燃。听着孩子们的梦想,城关小学校长郭明飞说:“机器人课开启孩子们的大梦想,扬州支教老师柏翠虹在得知学校有开设机器人社团的计划时,便主动请缨,为学校机器人社团的建立献计献策,引进陕西省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比赛的所用器材,主动承担机器人社团的教学。”

随着城关小学机器人社团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学校邀请柏老师下乡给山里孩子教学。柏老师结合当地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走进机器人》课程,制定了送教下乡计划,并于3月17日在石湾镇学区给孩子们授课,吸引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也吸引了参加活动的老师们的围观学习。柏老师的“机器人教学”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增进了团队合作精神,也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信息素养。同行们纷纷表示,他们是第一次见识这样不同寻常的信息技术课,同时,这种融科技知识和实践体验于一体的教学不失为“双减”工作赋能的创新思路,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远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问及她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中已经获得了那么多的成绩,为什么还在不惑之年,选择支教于千里之外时,她的回答是那么的朴实却而又令人感动:“选择支教,不是选择躺平,我想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机器人学习的窗户,也许我们不知道孩子们最终能长成什么样子,但我相信,在他年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机器人的种子,能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如何去思考,如何去与他人学会合作,做到这一点,我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那就算我给他们带来了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脱贫攻坚的工作不仅仅是存在于纸张、存在于经济和工业,更应该存在于教育共享,资源互助。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援陕工作还将继续跨越山海,走遍神州大地。扶贫扶智,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机器人课程充分发挥了课程特色功能,丰富科教活动,助力“双减”政策落实,提升了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树立投身人工智能事业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