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很想结婚,那就不一定非要等到爱情不可,跟一个仅仅是肉体的朋友或者仅仅是精神上的朋友结婚也无不可。
如果你并不是很想结婚,而且一定要等待爱情,那你内心要足够强大,要做好终身独身的准备,因为爱情发生的几率并不太高。”

说过这句话的主人,正是被爱滋养了一生的女子——李银河。

1.

李银河是谁?

想必关注两性、女权、婚姻、社会等话题的网友对她并不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语出惊人、毁誉参半,同性恋、虐恋、跨性别恋... ...许多人们不敢提及的“羞耻”之词,全被她大大方方讲了个遍。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06年的“欲望上海”事件?

那个炫耀与多名中国女性有过亲密行为的外籍男子,当他遭遇网络“追杀”时,跳出来对网友的“追杀”持反对意见的人,正是李银河。

当年轰动娱乐圈的“艳照门”事件,让阿娇的事业和名誉一夜间纷纷跌入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人人都在抵制阿娇的风口,站出来替她说话,并斥责那些“一方面自己也做,一方面又认为那是丑事的人神经分裂”的人,也是李银河。

著名导演张艺谋超生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时,批评张的行为不能说明他很牛,只能说明他可耻的人,还是李银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站的第一个博士后,中国第一位研究型的社会学家,李银河有多敢说?

主张实行卖yin非罪化的人是她。

多次提案“同性婚姻法案”的人是她。

呼吁废除对卖yin嫖娼者实行收容教育的人是她。

提出婚姻终将消亡的人是她。

提出“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人是她。

提出性别刻板印象是对男女的双重压迫的人还是她...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银河”这三个字,总是不可避免地与非议连接在一起。

提起她,有人跳出来对她破口大骂,也有人对她充满敬畏之心。

不可否认的是,常年陷入话题漩涡的她,正在默默改变着当下中国女性的生活。

然而,多年前,人们只有在提及另一个人名时,才会想起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李银河,你的名字是那么美,就像是一首写满星光的诗。仅仅这个名字,就足够我爱你一生一世。”

“我是一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唯独见了你,云海开始翻涌,江湖开始澎湃,昆虫的小须挠着全世界的痒。你无需开口,我和天地万物便统统奔向你。”

如果你是一个对爱情充满期待的人,那你对这些情话一定不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收这些情话的主人,便是李银河。

类似的令人心醉的话,王小波对李银河说了很多。

两人相遇的那年,在《光明日报》工作的李银河,刚从一段无疾而终的单恋中走出。

而王小波,虽然只是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但他的手抄本小说《绿毛水怪》却在小众圈子里流传。

读了王小波的小说,李银河开始对小说背后的主人有了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过一面后,她才发现,原来有趣的灵魂外面,呈现的是一张“丑脸”。

更让她没料到的是,这个长着一张丑脸的人,竟然在第二次见面时,便自告奋勇要做自己的男友。

奇怪的是,身为颜值控的李银河,竟鬼使神差般应了下来。

之后两人开始书信往来,但彼时的李银河越想越不对劲,还是决心结束这段有点儿莫名其妙的恋情。

于是她在信中直言:“你太丑了,怕影响以后的基因...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成想,有些孩子气的王小波,给自己回了一封让人哭笑不得的信。

他在信中写道:“你一定可以从这封信纸上闻到二锅头五粮液的味道,或许动物园里有你想要的答案。那里面地爬虫应该比我还要难看得多。”

信的结尾还不忘调侃一番:“你以为光我难看吗?我看你长得也不好看。”

3.

正如李银河所说:“王小波那凌厉的攻势,是任何人都难以抵御的。"

自那以后,李银河没再提过分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恋3年,他们步入婚姻,一同去欧洲游学。

游学期间,他们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以及西欧诸国。

虽然两人当时都没啥名气,但无论是收入还是学历上,李银河都是远胜于王小波的那一个。

两人游学期间的生活开销,几乎全靠李银河的奖学金维持。

尽管如此,她还是舍不得让王小波干粗活,她说“他智慧的头脑不应该去干粗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那段时间,王小波阅览了大量经典名著,还完成了《红拂夜奔》、《黄金时代》等重要作品的初稿。

1988年,两人一同回国,王小波成了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几经波折出版了《黄金时代》、《唐人秘传故事》、《未来世界》等小说,但销量却惨淡。

1996年10月,拥有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站的第一个博士后头衔,且进入性学研究领域的李银河远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这一走,就是半年之久。

半年之后,谁也没有料到,如此相爱的两个人,一个在人间,一个已经去往阴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12月,距离王小波去世已有17年之久。

一篇名为《李银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让本就争议颇多的李银河再度陷入舆论漩涡。

尽管她再三强调对方是一个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跨性别者,自己所爱的是异性恋女人,而非同性恋女人,但网友依旧不买账。

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李银河是打着“为性少数群体维权”的幌子,欺骗和利用中国同性恋者的论调。

从李银河的博文回应中也能看出,文中所指李银河与中年女子同居时间刚好是1997年,也就是王小波去世后不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李银河的梅开二度,有人祝福,也有人反感,甚至有人觉得她担不起王小波的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居多年的中年女人,李银河管她叫大侠。

与她相遇,是在1993年的一场同性恋派对上。

彼时,李银河与王小波合著的同性恋专著《他们的世界》刚刚出版,两人的感情依然美好如初。

而大侠,只是一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刚从一场长达五年的同性恋情的痛苦中走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见李银河,他便爱上了。

之后的日子里,每到闲暇时,他便开着出租车满大街转悠,就想试试能不能与李银河来一场偶遇。

可他转了4年,才等到第二次见面。

王小波去世时,头抵着墙壁,墙上还有牙齿刮过的痕迹。当时,心爱之人又远在英国... ...

可见,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多么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国办完王小波的丧事,李银河捧着两人20年来的书信,顿感眼前一片空白。

那个对她说过无数动人情话的男子,再也回不来了。

而她,也坚定地以为,生命中可以这么深刻的爱过一次,足够了。

与大侠第二次相见,在王小波去世后3个月的时候。

友人见李银河情绪低落,建议她去散散心,顺便研究她的性学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隔4年,一场同性恋派对上,大侠等来了期盼许久的李银河。

之后,她有了李银河的号码。一周后,她将这个等了4年的号码拨通了。

和王小波一样,大侠与李银河没见几次,便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

结果可想而知,她被拒绝了。

从李银河拒绝的态度中,大侠隐约感到,她似乎还不够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继续为她送温暖,没多久,李银河接受了大侠。

2000年,王小波去世3年后,李银河与大侠共同领养了一个名叫壮壮的孩子。

5.

为了彻底成为男子,大侠也走向了做变性手术的归途。

在医院躺了半个月后,又在家养了大半年,手术后的疼痛感才慢慢减轻。

如今,两人和他们领养的孩子在北京南城的一个小区里,平静又安稳地生活了20余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让李银河过上上午写作、下午看书、晚上看电影的生活,大侠包揽了家里的大小事务。

在一次采访中,李银河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曾经也信过一生真爱只能是一次的说法,但后来从我的经验来看就不是,对王小波 的爱是在记忆中,你完全可以再爱上一个别的人,再发生真实的爱情。”

李银河与大侠之间的爱,到现在依旧是不少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毕竟,王小波留给李银河的,是爱的书信,是他有灵魂有深度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字里行间透出来的爱意,那种读下去就能感受到浪漫溢出屏幕的美好,是任何人都难以抗拒的。

在羡慕李银河与王小波20年爱情的同时,在极力保护我们对真爱的期盼的同时,我们却忘了,爱上大侠的李银河,也曾不遗余力地爱着王小波。

在王小波没有收入的时候,是李银河摒弃了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用奖学金支撑着两人的生活。

哪怕生活拮据,也不忍心让王小波用智慧的头脑去干苦力的人,也是李银河。

在人人都反对王小波辞去教职工作时,只有李银河全力支持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是这个世界都不认可王小波时,唯一一个无条件信任他、疼他、支持他的人。

这样的格局,在男子中也不多见,但李银河做到了。

真爱一个人,是珍惜他(她)在身边的每时每刻,而不是死后为他(她)终身不娶不嫁。

或许,这是李银河的两段爱情带给我们的思考。

后记:

活到70,上半生被一个男子真诚又热烈地爱着,下半生被一个跨性别者无怨无悔地宠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银河的爱情经历,是无法复刻的。

但她的恋爱心得却值得我们学习,正如她所说:

"如果在谈恋爱过程中,你始终对对方持一种特别欣赏、鼓励、赞赏的态度,总是给他正面的话语,不挑他的毛病,你们的关系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人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在话语中被建构起来的。"

从王小波到大侠,李银河在爱情里从不计较得失,也不拘泥于世俗文化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这才是她一生能被两个不同性别的人深深爱恋的真相。

我想,已经飞往天堂的王小波,也会真心祝福她吧!

不然他不会说出“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这样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