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来,闭上眼,想一下,有什么你觉得错过了,就会后悔一辈子的事!

有朋友会说:良好的教育,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就像纪录片《人生七年》中的人生赢家andrew说的,“你无法确定,能留给孩子们任何财富,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给他们良好的教育,那是任何人无法剥夺的。”

有朋友会说: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自始至终的坚持。


从2010年创业到2018年成功上市,从13名员工到超过7000名员工,8年时间,雷军不断用“小米模式”冲击着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最终缔造出一个小米“帝国”。小米的创业历程,8年始终如一的坚持,创造了奇迹。

有朋友会说:我的初恋。

我亲手推开我爱的人,却无比渴望她的回归,我知道,再也没人会让我这么爱了!

还有朋友会说:那一定是机遇!

985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10年前参加工作,毕业就加杠杆买房,度过了工资与房价齐涨但是月供不变的黄金十年,同时吃尽房地产和互联网两大行业的黄金十年红利,堪称人生赢家,再看22年的计算机学生,却面临着互联网大裁员和高房价两大问题。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依靠自身的努力之外,机遇更为重要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每一个人,终究都渺小如斯,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都只是一粒浮沙,时代洪流的不可抵挡。即便你资质平庸,但你只要在正确的时候站到了正确的风口,也能青云直上。

02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机遇这件事。

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历40年的努力得来的一条实践经验,不敢说这条经验是永远正确的,但至少在过去的40年中,它是行之有效的——抓住机遇,你的职业发展会更快。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行对外开放,因此,当时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年收入十几万的不在少数。

2000年以后,金融行业和保险行业快速发展,股份制银行迅速扩张,大量的过期进入证券市场带动了证券业的发展,开启了金融领域的春天。

2005年左右,互联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迅速涌入人们的生活,此时,互联网的人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2022年,今年国家对互联网行业的很多大公司都进行监管上的收紧。“从对蚂蚁金服的监管开始,后来对网约车行业,数据相关行业,互联网教育收紧,再到向前数的互联网金融收紧等等。我所知已经有部分公司做了社交冻结,甚至是校招冻结,如此收紧是我入行15年来从未看过的严峻”,一位互联网业内人士说到。

这也是因为前些年互联网太火热,并且吃完增量现在进入了存量恶性竞争,甚至不少巨头开始瞄准了民生和老百姓的口袋。比如社区团购开始跟小商小贩抢饭碗、活在内卷算法里的外卖小哥苦不堪言、被拼多多肆意支配的商家们叫苦连天、被人性算法控制的无数肉鸡网民们在娱乐至死中沉迷堕落、被996折磨的码农们面无血色。实在是太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国际地位来看,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实中国已经是“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且有可能历史性地引领一场全球智慧能源革命。未来15年是战胜美国的最后机会,必须把资源收紧,用到拳头上,用在提升国家真正硬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事业上,而不是疯狂卷互联网。

03

未来国家要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能源竞争。每一个大国崛起,都伴随着新型能源的开拓。煤炭,引爆了英国工业革命,成就了当初的日不落帝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的第一口油井,带来了美国内循环时代的工业润滑剂,使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这就是我国为什么连续多次在两会中都频繁提到的碳中和,我们是有备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今年发改委的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国家希望资金更多的往硬核底层科技领域诸如:芯片、新能源(电池、光伏、储能)等领域倾斜。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个企业值得大家关注一下。

宁德时代一直专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品的研发制造,一举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一匹黑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德时代曾毓群曾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虽然宁德时代目前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这并不能代表其就可以“高枕无忧”。汽车新能源浪潮还在继续,不少传统汽车豪强的“船头”刚刚瞄准电气化,新势力也显现出齐头并进的态势,整体格局并不明朗。

宁德时代能够在短短8年间获得如此发展,最关键的是其对研发技术的重视。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3%、7.27%和8.02%,总计分别为2.81亿元、10.81亿元、16.03亿元。舍得往研发上面“砸钱”是典型的技术制造产业的行事作风。新能源和电池行业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比如汉能集团、沃特玛和比亚迪等,各位创始人李河君、李瑶和王传福都是理工科出身,走的就是技术路线,埋头苦干。

再看看今年两会上宁德时代的提案,真的是干货满满,可以说,对整个行业不仅看的透,还看的远。

曾毓群的四份提案分别是:《关于参照抽水蓄能建立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的提案》《关于加快我国电池碳足迹研究并建立中欧互认机制的提案》《关于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国内锂资源保供稳价的提案》《关于优化大容量锂电池道路运输管理体系 助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

第一份报告,储能是目前的一大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是提升发电容量充裕度、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

第二份报告,是站在未来国际市场份额的抢占高度。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推动与欧盟建立电池碳足迹管理互认机制。这对于确保我国电池领域全球竞争力十分重要。

第三份报告,从能源矿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未来国家的资金一定是倾向这种高新技术企业,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了的企业,通过自己的研发实力,实现全球领先的企业目标。

最后想对大家说一句,抓住机遇,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