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1】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民大失望。

【译文】
过了几天,项羽领军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焚烧秦朝宫室,大火三个月不灭。搜取财货珠宝、妇女向东而离去。秦地的百姓对项羽大失所望。

【解析】
项羽与秦国有仇,项羽祖父项燕、叔父项梁皆死于秦人之手屠戮咸阳、杀子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许合理。但是项羽“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就太过分。秦地依然物资丰富,人口富足,仍是天下最强之地,这个时候得罪秦地百姓显然是得不偿失。

【原文2】

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韩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烹韩生。

【译文】

韩生劝说项羽:“关中依山川河流为屏障,四面都有险要可守的地方,土地肥沃,可以建都称霸。”项羽却一方面看到秦王朝的宫室都已焚烧得残破不堪,一方面又想着返回东方的家乡,便说:“富贵了而不归故乡,就如同身穿绵绣华服在夜间行走,谁能看得到啊!”韩生退出去后说道:“人家说楚人像是猕猴戴上人的帽子,果然如此!”项羽听到这话后,就把韩生煮死了。

【解析】
这个“韩生”其他史籍并无详细记载,《资治通鉴》也只出现这一次,作为一个“代表”,就是为了证明“占据秦地而霸天下”,是普遍的都知道的按道理。韩生对楚人的评价也证明当时大多数诸侯和百姓对楚人的看法。
韩生的“说词”跟刘邦的“计划”大同小异,可惜项羽不在意。遗憾的是项羽把他给杀了,这就跟刘邦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对比。
资治通鉴》通过一个“韩生”讲出此话是暗喻“占据秦地、关中”的重要性,项羽也懂这个道理,但却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而放弃了,是个“特别蠢”的事情!

【原文3】

项羽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怒曰:“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怀王虽无功,固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春,正月,羽阳尊怀王为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徙义帝于江南,都郴。

【译文】

项羽派人去威胁命令楚怀王;怀王说:“遵照先前约定。”项羽非常愤怒说:“怀王这人是我项家扶立起来的,并非因为他建有什么攻伐之劳,怎么能够一个人作主定约呢!天下起兵反秦时,暂时拥立原各诸侯国国君的后裔为王以利讨伐秦王朝。但是,身披坚固铠甲、手持锐利兵器率先起事,风餐露宿三年,终于灭亡秦朝平定天下,都是诸位将相和我的力量啊!不过怀王虽然没什么功劳,却还是应当分给他土地,让他为王。”众将领都说:“是啊!”盗了春季,正月,项羽便假意尊推怀王为义帝,说道:“古代的帝王辖地千里,必定要居住在上游地带。”于是就把义帝迁移到长江以南,定都在长沙郡的郴县。

【解析】
“项羽使人致命怀王”,这就是项羽公开威逼楚怀王了,看看项羽对待楚怀王的态度,虽然楚怀王虽无明显大功,但也没有过错,人家还是旧楚国宗室直系,是旧楚臣项家的“王”,也是公认的“天下共主”。
“羽阳尊怀王为义帝”,既然楚怀王是“王”,项羽为何又尊为“义帝”呢,又将“义帝”赶到郴县那么偏远的地区,这就是明显是得了“忤逆”上瘾症,最严重的是天下没了“共主”,没有了可普遍约束诸侯的“规则”,也就没有了“主心骨”,之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各诸侯对项羽也是反复无常,最终众叛亲离!

【进一步解析】
这里三段合起来就是讲了项羽从此时开始就已经“失败”了,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第一,目光短浅,只看重与掠夺财宝,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江山”!

第二,“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是个“暴发户”思维。
第三,得了“以下犯上”上瘾症!楚怀王是天下“民心所系”,是天下诸侯的“共主”。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不少类似的案例,比如某超大型互联网公司最喜欢做的就是“收购改造”,收购之后就把原来的合伙人、管理者架空或者赶走,对整个组织体系进行重组,被收购企业也是名存实亡;更离谱的是竟然妄想改变“某行业规则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