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你一个经典的问题——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药丸代表效果良好却价格昂贵的品牌药,蓝色药丸代表效果不稳定但价格低廉的仿制药,如果是你会怎么选?

问题不够具体没法回答吗?那我们以《我不是药神》中治疗白血病的特效药“格列宁”为例,这种药需要终身服用,品牌药40000元一瓶,印度仿制药500元一瓶,如果是你,会怎么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仿制药是天使

仿制药是天使

相对于动辄天价的品牌药,通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生物等效,而价格只有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仿制药为更多的普通人带来了生的希望。即便在今天的美国,仿制药已经占据了其90%的用药市场。

正如《仿制药的真相》中所写:“在这之前,世界各国政府已经面临一系列问题:人口老龄化,艾滋病蔓延,药价居高不下。他们哪里有钱给那些患者治病呢?克林顿给他们指了一条路。看来,印度的制药公司是站在天使那边的。”

在美国,仿制药在平衡预算方面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它们,任何一个大规模的政府卫生项目,比如平价医疗法案、联邦医疗保险处方药计划、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以及各种援助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慈善项目,都将变得难以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的仿制药让普通人活命,让政府财政减压,专注于生产仿制药的企业也为更多人提供了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可谓一举多得,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美好不是吗?

“数据显示,兰伯西的仿制版达到了和辉瑞的原版几乎相同的血液吸收率,使用的也是相同的有效成分——阿托伐他汀钙分子。如果申请书中的所有陈述都真实可靠,那么兰伯西的仿制版药物就会成为美国患者的天赐礼物。”

这真的是上天赐给普通人的礼物吗?不知你是否听过一句话——命运赐予的所有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仿制药企业是潘多拉魔盒吗?

仿制药企业是潘多拉魔盒吗?

说到仿制药的兴起,就不得不提印度制药巨头西普拉公司的董事长优素福·哈米耶德博士。他和西普拉的发家史,有兴趣的话可以到《仿制药的真相》中一探究竟,这里我们只提到他在克林顿基金会的帮助下,将艾滋病治疗药物在第三世界推广开来。

他曾宣布了三项提议:第一,以每年800美元的价格出售艾滋病鸡尾酒治疗药物(政府集采可降至600美元);第二,他将把生产技术无偿捐赠给想要自己生产的非洲政府;第三,他将免费提供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药物奈韦拉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米耶德博士为拯救第三世界中更多人的生命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于此同时,也为药物卫生的发展埋下了祸根,既然仿制药能够在第三世界国家推广,那为什么不能用于欧美,亚洲等相对富裕的国家和地区呢?

更廉价的药物也表示更不稳定的药效和令人担忧的生产环境。仿制药企业尽管会受到严格的监管和定期巡查,但正如烈烈艳阳之下必有阴影,一家看似运营完善,流程一丝不苟,设备崭新锃亮,章程完全合规的企业和工厂,背后或许隐藏着无数不可告人的秘密。

美国药监局视察员贝克,在一次对某仿制药工厂的例行巡检中,凭着自己的对工作的执着和敏锐的直觉,揭开了这家工厂浮在表面的伪象,谎言的迷宫之内,一切都不是表面看到的样子。记录是假的,没有记录的秘密区域生产着重要的核心药物,生产药物的机器残破不堪。有的药物包含肉眼可见的污染物,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事件绝非个例,即便是仿制药行业的巨头也有其不堪的一面。

以印度传奇企业兰伯西为例,这家印度历史上最悠久也最成功的跨国企业之一,兰伯西使外界对印度企业的实力刮目相看,千千万万的仿制药企业都在向兰伯西看齐。

这家规模巨大的企业在2001年的时候,其全球销售额就达到了10亿美元,它为美国供应十几种药物,进入美国不到三年它的销售额就高达1亿美元——仅仅靠比品牌药便宜得多的仿制药,这家年轻的、活力十足的企业在仿制药的市场赚的盆满钵满。

质量不合格?数据不详细?药效不稳定?在巨额的利润面前,这些统统不是问题。

“在兰伯西员工的眼里,数据却是一件完全可以替换的营销工具,他们似乎完全不必考虑这样做会对患者产生什么影响。这是赤裸裸的欺诈,结果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然而就在这次Sotret会议后不久,高管们就把这款痤疮药的品质缺陷写成了文档,标题为《Sotret调查报告》。负责法规事务的副总裁艾卜哈·潘特将这份报告保存在了她位于新泽西总部的办公室里。报告的封面页上用加粗字体写着:不要交给美国药监局。”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风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仿制药的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

人类食药监管制度的血泪发展史

人类食药监管制度的血泪发展史

如今的美国药监局在政府中的职能举重若轻,它的任务是确保食品、药品、医疗设备、宠物食品和兽医物品等规范和安全地生产,保障公众健康,美国人接触和使用的大多数产品都归它管辖,同时,美国药监局所实行的食药监理制度标准也是全世界最严格的制度之一。

然而曾经的美国并不是这样,在橄榄油中添加铅,在啤酒中添加鸦片,在食物中直接添加苯甲酸等防腐剂,令人失明的睫毛膏,令孩子痛苦死去的“抗生素”,剧毒溶剂二乙二醇被用于儿童糖浆,受污染的制药机......仿制药和食品市场混乱而没有任何有效的监管手段,似乎任何有双手的人都能从这片巨大的金矿中获得不菲的收益,正如美国药监局最早的仿制药事务部门主管之一马尔文·塞费(Marvin Seife)博士说的:“只要把原料放进混料桶里,再打开龙头,流出来的就是黄金了。”

在巨额的利润面前,鲜活的生命在资本眼里竟是如此的轻贱,就像蚂蚁一般毫不起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应该救命的药物实际上却是致命的毒物,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食品药品安全法的建立就是无数化为白骨的无辜生命的血泪史。用这么多人的生命才换来的长城,泼洒在上面的鲜血还在冒着热气,怎能如此被低劣的仿制药轻易地践踏?

我们的药怎么了?

我们的药怎么了?

这世上最令人痛心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欺骗和谎言,是漠不关心,是虚与委蛇。

“美国和欧洲市场太高端,如果被抓,损失太大,所以对那些地区的药物不能公然冒险。”阿伦解释道,‘但是像拉丁美洲、印度(和非洲),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按我的理解,像立普妥(一种重要的降脂药)这样的药物,无论是不是仿制的,本应与品牌药有着完全相同的药效,并且在全世界每一个市场都不应该有差别,无数人靠着这些药物活命。

为了一探仿制药市场的真实情况,本书作者凯瑟琳·埃班女士开启了这场为期十年的调研和不懈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走遍了世界各地,采访了240多人,收获了几位重要举报人的关键信息,数千份各大企业的内部资料,20000余份美国药监局内部资料,终于在这部《仿制药的真相》中揭露了仿制药市场的惊天丑闻。我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廉价生产的药物,在品质上并不比那些在海外的血汗工厂里赶制出来的便宜衣服或电子产品更可靠。

尾声

尾声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这个市场也不乏高标准做事的良心企业,而仿制药的存在毕竟真真切切地减轻了大多数普通人的经济负担,所以我更愿意相信《仿制药的真相》中揭露的丑恶事实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有一次阵痛。我也愿意相信,经过凯瑟琳女士的抗争,以及无数有良知的医药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食药监理制度将更加完善,欺诈的情况也将越来越少,仿制药市场也将越来越透明。

电影《误杀2》中有段台词对白我很喜欢:

“爸爸,为什么萤火虫在灯光下就不亮了呢?”

“因为它们的光芒太微弱了,只有在黑暗中才看得清。”

最深沉的黑夜中,总会有荧荧星火闪耀,只希望至暗时刻,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