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年以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靖口镇党委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建强基层“头雁”队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不断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晰发展思路,树起乡村振兴“风向标”

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景区”。围绕“一镇一景区”建设目标,深入挖掘“古关新路”“一山两河”“红军五过靖口关”历史和资源禀赋,通过改造镇域街道外立面、完善焦家山基础设施、提升关上街文旅项目建设标准,让镇区面貌焕然一新;沿石沟村、大地岭村建设百亩景观花海,巩固环境整治成效,打造摩托车休闲运动线路,全面延长靖口镇乡村旅游链条,逐步完善提升县域旅游功能配套。包装品牌,实现“一镇一产业”。依托自然优势,产业特色,继续稳固6000亩蔬菜种植面积,引导群众精细耕务,提高蔬菜品质;优化种植结构,并在全镇6个村扩种凤椒,统一设计花椒包装礼盒,发挥现有农产品加工车间烘干、优选作用,进一步提升靖口花椒知名度,让蔬菜园子、花椒之乡名副其实。广开市贸,繁荣“一镇三集市”。延袭靖口集市传统,动员广大商户积极参与靖口“一四七”集市商贸活动,繁荣农村交易市场;积极组织专业培训,鼓励群众学技致富、提质扩量;尽快完成靖口镇农产品交易市场后期工程建设,创造条件支持群众农产品交易,促进就地就业,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强队伍管理,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

优化标准,鼓励创新,激发四支力量“原动力”。修订《靖口镇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把培育新兴产业、培训实用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开展争资招商、解决困难问题等纳入四支队伍考评内容,激发工作潜能,倡导创新创优,打造一支“不走的铁军”。严管厚爱,形成合力,调动驻村帮扶“积极性”。建立关心关怀机制,鼓励工作队成员在日常帮扶、产业发展和镇域经济发展中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凉水泉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兴龙驻村五年,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切实为民办事服务,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助农增收各项工作中都冲在前面、干在实处,连续五年在驻村帮扶考评中评为优秀,对他而言,基层是增长才干的练兵场,是个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整合力量,发挥职能,担当带民致富“排头兵”。镇党委邀请专家扎实开展四支队伍教育培训,注重引导大家发挥专长,凝聚团队合力,在助推群众增收致富中担当作为。县政协、县邮政局、平安银行驻靖口镇关上街村的四支力量,发挥线上线下平台作用,每年通过干部认购、电商销售等方式帮助村上销售农特产品10余万元。共同助力群众致富促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多管齐下,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

从严管党治党,建强战斗堡垒。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抓手,丰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领办实业、环境整治、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和干部不足提醒促成长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巩固脱贫成效,做好有序衔接。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队伍稳定,包抓责任不变,坚决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全镇现剩余脱贫户500户1600人,监测对象55户161人,已消除风险户49户138人,剩余6户23人正在进行监测帮扶;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乡村振兴基础,年内完成花椒、核桃、架豆等传统农作物品质改良,大力发展水蒿川村、凉水泉村林麝等养殖业,盘活大地岭村、石沟村食用菌产业基地,建成大地岭村、石沟村沿线花海景观,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实力;改造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年内完成关上街环境整治重点村建设任务。保障民生改善,提高幸福指数。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加强信访矛盾纠纷排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落实残疾人、低保、五保、优抚安置等政策,强化食品监管、大病救助、疾病防控、防汛防火、安全生产等工作,筑牢民生保障之网,增强群众信任与拥戴,切实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 辑 | 艾茜

校 对 | 王芙蓉

审 核 | 钟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