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就是祭祖扫墓,缅怀先祖。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习俗也是有一些讲究的,就比如在农村就流传在一句老话,早清明晚寒食,春送钱粮秋送衣。说的就是有关清明节上坟祭祖的时间,那具体在哪天祭祖才好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中的早清明,说的就是清明节上坟,记住的时间要赶早。因为清明是兼具了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不仅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随着天气的日渐转暖,农村也要开始春耕生产了。所以,按照老辈人的说法,一般就要在农忙之前祭拜先祖。有关清明节祭祖的具体时间在农村也有前三后四的说法。也就是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到节后四天这段时间内,但清明过后人们又要忙于农业生产。无暇顾及对先人的祭祀,所以人们多次选择在清明节前三天之内祭祖扫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按照传统的习俗,清明节祭祖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给先祖烧一些纸钱,俗称送钱粮。就是希望祖先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可以衣食无忧,同时也企盼祖先庇佑风调雨顺,庄稼有一个好的收成。除了祭祖日期尽量赶在清明节之前,上坟的时间也要赶在中午之前。这就是早清明的来历,意思就是给祖先送钱粮要赶早。而农历的十月初一又被称为寒衣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晚寒衣的说法是因为在农历的八月中旬到九月份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正是农村秋收大忙的季节,到了农历十月初一的时候,地里的庄稼也基本收割完成了,再加上天气也开始逐渐转寒,所以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要准备一些过冬的棉衣,称之为送寒衣。就是烧一些用纸做成的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清明晚寒衣,春送钱粮秋送衣。这句话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是按照节日的习俗,为祖先送去钱粮和棉衣。其实,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是在提醒我们要心怀感恩,勿忘祖先的恩德,这也是中国孝道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