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在路上,我突然收到了一条短信:“xx公司受贵司的委托,收到您办理停保的通知,因您的离职原因是协商解除,可以申领失业金……”

后面还有一长段的文字,还没等我来得及仔细研究呢,一个固定电话就打了过来。

说实话,我从小就对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所以,我总是把电话调成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导致了,日常在家里上演的名场面——找不到手机,用家人的手机打电话,也不响,只能凭着记忆和第六感,在安静的空间里,仔细辨别在某一个隐蔽的角落里,传来的手机震动所带来的空气动荡……

这就像是一个游戏,虽然无聊我却乐在其中,但是先生受不了了,总是趁我不注意,把我的手机改成响铃模式,等我下一次被吓一跳的时候,再改回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循环往复,就像生活本身,一切都是在重复,不同的只是心境。

这会儿,我就被突然的响铃吓了一大跳,然后就有点点心慌意乱,被裁员后,虽然找工作投简历还没有上正轨,但是就已经对陌生的电话特别敏感。

谁知道,清了清嗓子,接通后,却是一个声音很好听的男声问:“您是不是近期要离职?需要办理失业保险金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点不明情况,我有点不知所措:“嗯,我刚刚收到了一条关于失业保险的短信,我还没来……”

没等我说完,小伙子立马热情地抢过话头:

“对对对,我们都要求在打电话之前,发送一条短信,如果您有办理失业保险金的需求,就按照短信上的做就可以了。”

“那是等我正式离职之后才可以办理吗?”

“嗯嗯嗯……您反正就按照短信来就可以了。”

“哦。”

“我打这个电话,主要是提醒您不要忘记,很多人短信都不看的。”

“哦。”

略显尴尬而仓促的电话就此挂了,我唯一感激的就是,他没有直接把裁员两个字说出口。

关于公司年前的一系列操作,比如转移社保和公积金,还有我们的合同上出现了“劳务派遣”几个字,还没搞清楚呢,如今呢,我也不需要搞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细节,浮现在脑海里,如今看来,一波波裁员、降福利、降薪……真的是早已预兆。

只可惜,99.99%大部分的底层员工,都是毫无意识的“韭菜”,直到被割掉的那一刻,不仅对危机没有的预判,更多今后的出路没有头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我能笑着面对一切,只能是强大的自我安慰:这一切,都是生活体验。好的,坏的,都是生活本身,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才是生活本来的味道,一味的甜,到最后也就无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即,我问了一下之前离职的同事,有没有收到失业保险金短信电话。

那头回复:“收到了,我没管。我刚刚去一家xx公司面试回来,不靠谱,但是我也不能挑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真的非常难找。”

“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所以打算去领失业保险金啊。”

过了一会儿,那头又回过来:“我申请不了,显示账户已注销。”

又是一阵沉默和无奈,我默默地回复了一句:“我准备去线下人工办理。”就把手机扔进了包里,骑上了单车,赶往目的地。

比起其他交通工具,我特别喜欢骑自行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来了南京已经12年了,买了5辆,丢了4辆,直到共享单车出现了,彻底拯救了我这个先生口中的“自行车杀手”。

骑在车上的时候,由于骑车蹬腿已经成为肌肉的记忆动作,路线也是极其熟悉的,脑袋就开始放空——我想到了很多久远的事情。

比如,和交通工具有关的,我的一位前领导的一番言论。

我和他闲聊,我说,今天坐地铁时,好像看到了陈总的背影(当时所在公司的执行总裁)。

他立马颇为激动地否认:“怎么可能呢,陈总那样的大领导,怎么可能坐地铁。我都已经有七八年没坐过地铁了。习惯了开车、坐车的人,是不会再去那么拥挤、嘈杂的地方的,太不习惯了……”

我当时听了很不以为然,心想:坐地铁怎么了?难道不坐地铁的就是高尚。再说了,地铁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又便捷,还不堵车,还能看到美女帅哥……

当然,最后也没法证实,陈总那天到底有没有坐地铁。

直到今天,我终于理解他,虽然还是不认同,借用一本畅销书就是《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前领导和前执行总裁的角度思考问题,坐地铁显然是很失身份的一件事,如果在一个讲究包装的时代,车、品牌、行头等附属的东西,本身就成为一种竞争力的时候,他们肯定觉得不能因小失大。

当时的我,也想不到,一向以能力和实力说话的我,今天也会被打上被裁员的标签。

因为如今的我,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年龄,90后已经成为中流砥柱、走向领导岗位,我们这些80后又何去何从呢。

但是,情况都已经不能再坏了,我也就比较能从容地分析起自己的得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 1 个问题:

为什么是我?

我们部门的管理,实际上是比较扁平化的,一个领导底下有十几号人,岗位分工实际上就两种,我和另一个同事是一种,其他十几个人是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是不是,我和另一个同事是熊猫的存在?

按道理是,但实际上,其实也是。

那为什么,我们还是这么没有保障?

而且在我走后,另一个同事也会在不久地将来,重复我今天的一切,只是有早晚而已。

虽然,领导一再说,他对我很认可,平台上与我对接的小伙伴,对我也非常认可,但是他没办法,还发了很长很多感慨,不管是出于真情还是假意,咱本着和气生财的原则,不打笑脸人对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实,就牵涉到一个职场问题:你的价值由什么来定义?

我在我的被裁员系列(1)中提到了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也就是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

但吊轨的是,我的绩效考核都是在90分以上。

也就是说,按照集团硬性的规定,每个月的绩效考核必须有10%的人打分不能超过84分,30%的人打分不能超过89分。我的绩效至少说明了,我的能力、工作成果和工作量,是被认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为什么,我还是会不安全,光荣登上了第二批被裁员名单呢?

关键问题就在于,我的工作付出和全部努力,不能直接转化为直接看到的利润呈现。

尽管,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在财务报表上,体现不出来你直接能产生的价值,那你这个人就等于0,不裁你裁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也很委屈,我不是制度的制定者,我也没有参与到过去的工作模式中,但最后的后果,却是导致了我的失业。

我一个人,对抗不了远方的总部,和它那冰冷的算法和数字。

公司大了,上与下的脱节,就是必然,这也是大企业僵化的表现之一。

它,不在乎个人的价值,在乎的是系统的算法和运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 2 个问题:

为什么2选1中,我是被选中的?

既然处境相同,我为何先走一步?

这给了我最大的启示,不管什么时候,斜杠、多元复合,哪怕不务正业,都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哪怕只是多喘息一两个月。

我的另一个同事,也就是我的小主管,他早在前两年就经历过一段很失意的日子,被撤职,然后做着一样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他毕竟曾经是领导,需要管理、对接很多琐碎的事,而这一职能,目前,办公室里谁也替代不了。

所以,我干的事,他能干,不论这个做的好还是更好,但是他处理的那些事,我做不了,我也不行做,这就是为什么是我的原因所在了。

这必然要提到一句老话: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去仔细推敲的就是,这个不可替代性到底是什么?

有时候,仅仅是能跑5公里、抖音玩得好,类似这样无厘头的理由。

生活还是要放轻松,求而不得的事太多了,心态放平、姿态放低,我也就能接受,我败给了自己的纯粹。

今天,开始整理在办公室的个人物品,也已经确定好年假所余时间,真的要开始倒计时了,好吧,来吧,该来的总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