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凌晨2点多

随着键盘的敲击声

一份汇总2300余条

涉疫数据的流调报告

“新鲜出炉”

这份报告是由40名民警

深入一线、不眠不休采集而成

他们用这种方式

向病毒宣告

“我们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跑赢你”

PART.01

“全副武装、向险而行”

时间拨回3月31日上午10点半,滨湖公安分局召开紧急会议,针对阳性感染者居住的万达公寓、华邸国际大厦,需要立即组织民警前往开展流调,以最快速度“扫楼”,排查3月23日以来所有来访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的任务,算我一个。”明知封控区是阳性感染者居住的地方,但消息一传来,滨湖公安分局流调溯源专班的民警个个报名。考虑疫情防控要求和现场工作任务特点,流调队由40名具备侦查工作经验、熟悉群众沟通技巧的民警组成,其中大部分是青年骨干民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务必一个不漏,大家再熟悉一下操作流程,穿好防护服,准备好所需材料,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出发前,滨湖公安分局副局长王鸿一再强调。30名民警赶赴万达公寓开展流调,带队的滨湖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严勤正已经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来不及吃饭,所有人匆匆吃了点保障组送来的面包,水也不敢多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已是春天,风吹过依然有些冷。民警全副武装、兵分两路,从大门进入封控区内,敲门、询问、登记……穿梭在各个楼层之间。

PART.02

“速战速决、不漏一人”

万达公寓是一座商住楼,涉及276户,除了住户以外,还有很多美甲、美容、美发等营业性场所,人员流动性很大,而且访客的类型多样,有亲戚、朋友、顾客、快递员、送货员、外卖员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店里有多少工作人员?”“能不能再回忆下有哪些人来过?”“有没有登记访客的信息?”民警在走访中要开展人员信息核对,又要想办法问清所有进入过大楼的人员,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压力可想而知。

速战速决、不漏一人!进入万达公寓时,时间指向12点。

民警3人一组,每组负责2个楼层,逐门逐户走访。每到一个房间,严勤正都会建一个微信群,由房间内人员将到访过的人拉进群,在群里核实到访时间、人员信息,“这样节约了打电话的时间,效率更高。”到4点多走出封控区,严勤正的手机里增加了50多个微信群。

华邸国际大厦的情况有所不同,写字楼内的租客主要是公司等经营单位,虽然总户数没有万达公寓多,但是每一户的访客涉及业务往来人员、快递员、外卖员等,人员就更多了,10名民警的流调过程历时5个多小时。

PART.03

“负责到底、不容差错”

“一定要问得非常细,我们要对每个数据负责到底,绝对不能出错。” 滨湖公安分局办公室民警张涛是个“95后”,他是组里年龄最小的成员,防护服内十分闷热,护目镜上凝结了一层水珠,汗水顺着他通红的脸颊流淌下来。

滨湖公安分局网安大队民警蒋虹是组里唯一的女民警,53岁的她干劲十足。“可能大家看到女警,觉得更亲切吧。”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她三言两语总能让别人打开“话匣子”。

“什么时候能出去?”“是不是出现阳性感染者了?”流调时群众也会反过来询问民警,滨湖公安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顾涛说,他们会对群众情绪安抚、耐心解释,流调就是为了尽早排除风险、尽快解除封控。

顺利完成封控区流调“扫楼”任务后,仅仅只是开始。“我们全员坚守在岗,继续把这些掌握到的数据汇总到一起,放入同一个‘蓄水池’中,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提供支撑。”顾涛说,数据汇总到凌晨2点多才结束,想起吃晚饭的时候泡面已经凉了。

随着第二轮、第三轮对数据的“精加工”,流调报告越来越全面,流调图谱越来越精细,涉疫数据不断分发,排查出的2300余人全部落实管控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知征途有艰险

越是艰险越向前

不惧疫情、奋战一线的

抗疫工作者还有很多

他们敢于逆行、敢拼能赢

为这座城市的疫情防控

筑起坚实的屏障

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