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在财务领域的深度应用,财务管理工作被重新定位,基础财务人员面临着随时被取代的窘境,这要求财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也要随之改变。

传统财务人员使用的数据范围往往局限在本公司的财务信息,而在大数据时代,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将从供应商到客户,从宏观经济到竞争对手的所有信息进行全方位整合分析,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预测,进而帮助企业制定更为科学的经营决策。

这就要求财务人学会经营分析”。

一份有价值的经营分析报告,不仅能帮助企业发现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能提醒企业如何改进现状,谋求发展。

财务分析是发现问题,而经营分析是就财务分析的问题,进行的专项分析。

财务分析是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不论行业,财务报表的指标比率都是有一样的标准公式。

而经营分析没有,因为经营分析是针对财务分析发生的问题偏差,重大偏差做的专项分析。

举个例子:
某企业的运费超预算。假设运费比收入,预算7个点,但实际情况是9个点,超过了预算偏差。再看利润表,发现销售没问题,毛利润没问题,销售费用也没有问题,就只有运费超预算。
那这个时候做经营分析,就不再需要挨个进行分析了,只需要针对运费这一个问题点,去做专项分析。

如何构建企业的经营分析体系?

第一步: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建立一套能够衡量业务运营效率的指标体系和稳定的分析结构;

第二步:围绕经营分析指标,构建标准化报表报告体系,建立指标-报表/报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将报表和会议相结合,明确不同的会议需要提供的报表数据和分析一体,通过会议有效发挥数据分析对管理改进的应用效力,积累企业管理知识和智慧;

第四步:利用信息化工具,提供实时的报表体系和多维度的分析方式,提高数据的加工效率,丰富报表的展现方式;

第五步:建立经营分析长效落实机制,制定经营分析阶段的计划目标、明确管理机制,逐渐形成用数字管理的企业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财务分析是CFO工程,而经营分析是CEO工程。

经营分析要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主角是业务部门。那么财务部门的业务财务在做经营分析的时候,很难叫得动业务部门。这个时候经营分析要继续做下去,财务人员要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让企业的CEO对经营分析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