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消化内镜检查的逐渐增加,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现迅速增多。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内镜治疗技术,改变了外科手术的概念,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而不再需要传统的外科手术

近日,哈院消化内科凭借高超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水平,成功完成两例典型的内镜下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病痛折磨。

案例一

患者为59岁的女性,既往有肺癌、脑转移病史,在定期CT复查中发现胃内有多个肿物,胃镜检查发现肿物为多个3-5cm的巨大息肉,这样大并且多发的息肉非常少见,癌变风险增高,并且由于病变基底宽,内镜切除创面大,术后出血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消化内科副主任张丽贤通过对息肉的表面微结构及微血管的详细观察,初步判断为良性,符合内镜下治疗指征。在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且做了充足的术前准备情况下,消化内科医护通力协作进行了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从而避免了患者进行更大的外科手术。手术用时2小时,操作过程中无明显出血,术后病理证实为错构瘤息肉。该手术保证了息肉的完整切除,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创伤小、修复快、花费低,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不适反应,目前已康复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把息肉比作土地上的小草的话,那么粘膜下肿物就像是埋在土地里的土豆,治疗难度明显提升。而消化内镜不仅可以处理息肉这样粘膜层的结构,还可以处理粘膜下肿物。

案例二

患者为49岁男性,肛门坠胀感半年,出现腹泻、烧心、呕吐等症状,于哈院行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约4cm可见一2.0*1.5cm的粘膜下隆起,张丽贤副主任行超声内镜提示为“直肠固有肌层低回声病变(考虑间质瘤或神经内分泌肿瘤)”,随后为其进行直肠粘膜下肿物的剥离术(ESD),完整剥离病变,不影响肠道及肛门功能,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神经鞘瘤。经过术后积极护理和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康复出院。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及消化道早期癌具有微创、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避免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如何更好地肩负起守护市民百姓健康的神圣使命,消化内科主任王丽华说:“‘办人民满意医院,做人民满意医生’是我们每个哈院人的责任和担当,消化内科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内镜诊疗流程,让患者在接受高质量医疗技术诊治的同时,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依托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实力,消化内科团队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大力发展和钻研消化内镜技术,以实际行动护佑人民健康,续写医疗发展新篇章,为衡水人民消化系统健康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