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上午,在历时6个月的飞行后,神舟十三号飞船顺利完成任务,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成功着陆,整个降落救援过程都在直播当中进行,救援的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

三人出舱以后,均无法正常站立前行,需要工作人员用防护担架抬行,这是因为长期受重力影响,身体的骨密度降低,不能多站立,否则会有骨折的危险,而且他们刚刚从失重状态回来,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那么,从太空回来的宇航员,身上还有哪些变化呢?是否有后遗症?

身体外观的变化

很多宇航员返回地球以后,都惊奇地发现自己长高了,这是由于在太空当中,飞行员处于失重状态,身体脊柱和骨骼不再受地球引力的压迫影响,从而变得越发挺拔,当然,所谓长高,也仅仅是长高几厘米而已,身高不会有太大幅度的增长。

另外,理论上讲,从太空回来的宇航员,要比常人年轻。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时间在不同的重力和速度系统中,流逝是不一样的。具体说来就是在高速系统中,时间流逝会变慢;在重力场系统中,重力场越大时间流速会越慢。在国际空间站,因重力较小,所以时间流逝会加快,有研究数据显示:如果宇航员在空间站呆1年,那比在地球上年轻千分之九秒。

迄今为止,在国际空间站待过时间最长的是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阿夫杰耶夫,他累计在太空停留记录为747天14小时14分11秒,这也是人类在太空停留最长时间的记录。如果按照上述公式计算,他年轻了18.5ms。

身体内部的变化

由于宇航员长期生活在失重状态当中,原本适应重力环境的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人体血液不会向下流动,而是向四处乱流,所以人会感到头重脚轻,肌肉松弛。某些血管中会有血液更长时间的滞留现象,导致宇航员发生静脉栓塞的几率增加,血栓也可能在太空病变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最终导致堵塞颈血管的血栓。

长期在太空环境中生活受影响最大的还有肌肉和骨质,由于骨骼中的钙会流失到血液里,人的骨质变得疏松,密度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宇航员一出舱就被抬着的原因,因为站立非常容易导致骨折。

同时,宇航员罹患肾结石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另外,由于体液倒流,眼压升高,会导致视力模糊,这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症状才能缓解。

宇航员返回地球以后,不能立即投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需要在特定的医疗中心进行集中隔离治疗观察,这是因为人体本身携带了百种细菌,这些细菌在正常的人体免疫系统的压制下,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多影响,可是进入太空环境,这些细菌是否会突变,另外,太空环境当中也存在一些未知细菌,这些细菌是否会侵害人体,破坏地球生态系统,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观察。

人类几十年的航天经验表明:太空中的有害细菌可能导致牙齿感染、结膜炎、急性呼吸系统等疾病,而在太空给宇航员们准备的抗生素等药物需要达到更高的浓度,即便这样,也难以达到与地球上相同的治疗效果。

所以回到地球的宇航员必须接受一系列的全身检查,并隔离观察。直到确认不会有未知细菌对人类造成影响,身体恢复得与常人无异,才能接触隔离,恢复生活。

还有一些影响,即便宇航员已经回归正常生活,也会长期伴随他们,比如:太空辐射。

经过航天机构观测,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受到的辐射量是地表所受辐射的80倍,即便身穿厚重的防护服,在太空环境当中生活太久,也会受到致命辐射的影响。这些高能带电粒子能击穿打断生物的DNA分子,破坏生物细胞,长期生活在辐射当中,人们患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白内障等风险大大增加。

心理影响

宇航员返回地球以后,除了身体产生了变化,心理也会产生变化,长期与世隔绝,狭小空间,即便心理素质再强大,也会伴有情绪低落,焦虑,恐惧,担心出现某种疾病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也需要长期的心理指导和恢复训练,才能减少宇航员心灵上的创伤。

总体说来,太空环境对人体的伤害仍是坏处多于好处,每一位宇航员的选拔都是极其严格苛刻的,都要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层层筛选,合格以后才能担此光荣重任。

宇航员是一个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职业

在漫长的太空探索中,人类总是要不断揭开未知世界的新面纱,而宇航员则是这一领域实至名归的英雄,在太空探索中,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危险,即便是成功回到地球,仍伴有许多后遗症,需要长期观察。

航空航天,是人类最艰巨的挑战。迄今为止,已经有22名宇航员为航空事业献出生命,每一位敢于上天的英雄,都值得人们尊重,这一位位敢于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才是一个伟大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