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注最近5天的房地产新闻头条,就会嗅到一股不寻常的味道。

4月14日,《经济日报》发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炒房绝不会稳赚不赔,炒房客们是时候迷途知返了》。

其中提到:深圳七部门严查违规炒房,释放坚持“房住不炒”的强烈信心。炒房风险不断暴露,炒房绝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房地产调控要持续细化调控措施,提升调控精准度,不断堵住监管漏洞,把调控政策落到实处,真严查,真打击,真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6日,新华社发文《乱象层出不穷,莫让“名校”学区房坑楼市害教育》。

其中谈到:在一些地方,“名校”成了新城区土地出让、招商引资的工具——在土地出让之前,公布附近学校建设的消息,吸引地产商和消费者。“除了学校,没啥配套”“名校冠名,一挂就灵”等乱象层出不穷。

如果缺乏产业支撑,一旦“名校”光环褪去,剩下的就是难卖的楼盘和贬值的房产,最后埋单的恐怕还是百姓。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透支的是整个城市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9日,经济参考报又发文,标题是《遏制投机炒房应强化联防联控:堵住政策漏洞,打击钻空子行为》。

这篇文章直接说出现在房地产调控的“软肋”,即便过去几年热点城市住房限购又限贷,“炒房江湖”仍能通过落户、代持、代缴社保、假结婚等,绕过调控,获得购房和首套房贷资格,只有靠协防联控,搭建跨部门房地产调控大数据平台,才堵住政策“漏洞”,打击“钻空子”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短短5天时间里,经济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三大央媒几乎同时发声,这三篇报道措辞也都非常严厉,这绝非巧合。

2021年以来,一边是房价上涨压力不断增加,大有重复2015-2017年的势头,另一边,是调控持续加码,显示出非要把给房价踩刹车的决心。

拿最近公布的70城房价指数来说,新房方面,62城环比上涨,较上月增加6个;2城持平,与上月相同;6城下跌,较上月减少6个。其中,广州、福州涨幅1%领跑。

二手房方面,58城环比上涨,比上月增加3个;3城持平,较上月增加2个;9城下跌,比上月减少5个。

注意,这已经是自2020年11月以来,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四连增”,各月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36、42、53、56和6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形势紧急,必须要祭出雷霆手段,否则不足以遏制房价上涨潮的蔓延。

在这种情况下,截至4月上半月,年内房地产调控已经超过150次。其中,一季度房地产调控超过135次,1-3月分别为42次、45次和48次。

为什么调控次数越来越密集,房价上涨潮却似乎有扩散之势呢?“越调越涨”的怪圈如何突破?

这其实是房地产市场的轮动效应。

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份,是北京、上海、深圳领涨的时间,在1-2月份各大一线城市纷纷使出强力手段,如二手房参考价、限贷、加码限购、延迟限售等措施后,一线城市成交量已经迅速萎缩。

购房资金就像水,所谓“水往低处流”,在一线城市不断收紧购房门槛时,购房环境相对宽松的二线城市就会承接外溢的投机资金,70城大中城市房价指数的表现,恰恰就反映了一线到二线的“以点带面”轮动上涨。

要知道,楼市政策面永远都是“见招拆招”,在2-3月份二线城市开始上涨后,调控政策开始频频加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今年以来,已有深圳、上海、北京、杭州、无锡、成都、西安、南昌、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等13城被住建部约谈、督导和调研,这些城市基本都处于全国房价上涨前列。

房价上涨在先,调控出重拳在后,如今三大央媒又分别在5天内连续发文,这似乎预示了会有更多严打囤房者的政策出来。

经济日报的报道,是对炒房客的“劝诫”,似乎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新华社的报道,瞄准的是学区房乱象,随便挂靠一个名校的牌子,村里的小学摇身一变成了响当当的名校,开发商“收智商税”的手法该管管了。

经济参考报的文章,说的是未来政策方向,调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多部门的“大数据”协作。

为什么要重视央媒的表态?须知道,不管是房地产市场,还是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官方媒体的报道,尤其是集中报道,都是重要的风向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新华社2月5日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购房者“变身”老板?经营贷从严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随后,一场轰轰烈烈、从上到下、从一线到二三线城市的经营贷严查风潮,蔓延全国,各大银行开始自查,央行、银保监会连续发文督查。

比如,去年底社区团购正搞得风风火火时,《人民日报》专门发文喊话: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随后,反垄断工作座谈会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最近又对某龙头互联网企业开出了天价罚单,监管矛头指向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垄断行为,遏制资本无序扩张。

这次,三大央媒一同发文,后续的调控风暴只会越来越强,风声只会越来越紧。

最后我想说,2021年的楼市,已经变得跟2017-2018年越来越像。

市场缺钱,人人惧怕通胀,房贷利率几乎攀升至历史高点,调控政策开始发威,变得越来越密集,几个代表性央媒集中喊话,热点城市抢房依旧人潮汹涌,上半年小阳春看似形势大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背后的真实情况却远没有这么乐观,开发商资金面捉襟见肘,数以百计的三四线城市,居民购买力已经被透支,巨大的土地供应将在二季度释放,到三季度和四季度,像2018、2019年、2020年那样的降价潮几乎是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