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少年强则国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传承中华文化,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呢?采取怎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让学生多一点了解中华文化呢?

中华传统美德如感恩、谦让、宽容、注意文明礼貌等等这些品质都是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常说细节决定一切!懂礼貌,懂爱,有宽容心、懂得感恩,这些好品质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而中华文化中方言也是一笔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这一代的孩子方言有退化,语文老师如何根据文本学习,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的传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有十大元帅,原子弹核弹航空航天的发展有数不清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等等,这些如何渗透给这一代少先队员,这些都是语文课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疫情中李兰娟院士就说了,应该多追追科学家,而不是追星!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靠将军靠科学家!

一、传承中华文化,增加爱国情怀,课文复述与古诗朗读都是很好的途径。
巧用课文,《军神》是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复述刘伯承将军的故事。课后让孩子们拓展了解十大元帅的故事并复述故事。复述落实借用学生个人小电台展开,尝试朗读作业有效落实。基于电台经验,尝试让学生在荔枝网络电台上申请个人电台空间。一开始仅仅考虑到是语文课堂时间有限,利用班级群,复述录音被检查。最早沪教版教材开始试验的就是《赵州桥》课文复述。当时,学生对复述作业完成量、质量的兴趣都很高,随着学生不断复述录音,越来越多学生渐渐喜欢且熟练操作录音设备之后逐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的古诗也一一诵读上传后在课堂指导评讲,录音与评讲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得到提升。

本学期《古诗三首》中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是很有意思的一首古诗,学完后,让孩子们想象写画,学生将一个可爱弄冰的稚子形象展现。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提升表达能力,在古诗的朗读中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展复述推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借助新媒体在快乐氛围创造性朗读中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升有较好的效果!学习语文本就是要培养我们识字、阅读和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复述等朗读作业课堂完成时间限制,要更好培养语言素养需课外拓展完成。

二、根据课文量体裁衣,引导学生进行四大名著的阅读,适时加入方言,传承中华文化。

费希特的名言: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首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

4.23是世界读书日,跟着教材,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学生在重温经典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在录音朗读四大名著中通过自己的小电台,将中国古典文学传承!重新聚焦中国古典文学不仅是教材,更应该是生活!孩子们对423世界读书日在荔枝直播间读自己关于四大名著的读后感,甚是喜悦!

五年级第二学期《牧场之国》一课总结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整篇文章围绕着荷兰为我们描写了一个美丽的荷兰,有牧场之国美称的荷兰。学习课文期间,恰逢培训沪语,于是就灵机一动让学生根据课文仿写《这就是真正的上海》并用沪语将自己仿写的文字录音朗读上传电台。部分学生不仅自己用沪语朗读,还升级成亲子朗读。学生家长用纯正的沪语将孩子的习作用沪语录音上传,这样的语文学习真心不错!我想,弘扬传统文化,真心不是个人的事,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事!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就是一个个传承中华文化最好的小使者吗?而电台又将这样的传承扩大至家长甚至是整个社会,真好!学生爱上语文,就更爱生活!冰心老师说过,语文学好了,工作才能做好,才能精益求精。她认为在中小学的课程里最重要的还应当是语文!学生爱上语文,就更爱生活!学生,学生,就是以学习为主的生活,学好语文,学会生活。爱语文、爱阅读,即爱生活,对生命的价值与感悟就更不一样了!

三、巧用教材进行朗读,从他人的故事中得到启发。
教材是学习语言的范本,文字间的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了解他人的故事中得到启发,甚至可以得到生活的准则!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导语就写着:一花一鸟总关情。而第六单元导语:舔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教材将学生看似一个个平凡的身边人,如母亲、儿子、邻居、朋友,这些似曾相识的平凡人物中感受一个个温情的生活小故事,故事简单,稀松平常,却以小见大,表现了当今社会的缺失,即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体会、感悟语言,还应该设计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慈母情深》里,学生体会到了语文课本作者母亲与作者间的慈母情深,教师有意识地将这样的课堂情怀拓展,衍生,想一想,生活中,自己的身边人,有谁对自己是特别无私,将生活中的点滴找到,体悟然后感恩回馈。现代社会高度的电子化,多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也少了,那份感恩的心也淡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更向往一种灵魂的生活,艺术的生活。

唐小兵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里有一只名为阿福的田鼠,在大家都感到无聊的冬天,阿福在冬天给大家讲述在冬天来临前收集到的缤纷的色彩、让世界充满意义感的词语,带给大家想象世界的无限可能,陪大家熬过了寒冷的冬天。充满意义感的词和有爱的行为,这些人文价值于无形,却非常重要!教育的本质上,就是培养人,培养智慧的人,培养有爱心的人,培养懂得感恩的人,培养爱阅读的人,然后用他们智慧的头脑思考并创造未来。

语文和生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学生就会明白写作就是说话,学生学会把心里想的,对身边发生的事,对身边看到的景,对那些关心自己成长的小故事说出来就是作文了!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好好唤醒,学生学会观察,经常感悟,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也就更有温度,更有积极生活的态度了。课本链接生活,教师恰恰是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的引领者,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就在这一天天中进行!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拓展和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让情感得到升华。

语文老师承担着唤醒学生的小宇宙,让学生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能感受到快乐有趣,在一天天的学习生活中对自己的未来有期待,这样的教育就成功了!每一篇课文都是最好的生活范本,巧妙地运用了文本,也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深学生情感的体验。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合理且润物细无声,持久长效地让学生在文本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灵活把握教材,找到教材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唐朝诗人杜甫《春夜喜雨》里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与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该也就是这样的一种意境吧!

王凤鸣
2020.5.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8.18

喜马拉雅电台:HON艺术童真时间 微信公众号:童真时间

蜻蜓电台 /微信公众号:汉良书院

荔枝电台:与钟汉良未来的相遇(曾用名:钟汉良HON墨诗书时间)

相信音乐有改变人生的力量!2016年4月,荔枝开起电台,“与钟汉良未来的相遇”。初心将孩子们的原创诗歌推荐给更多的听众,通过朗读,通过电台,推动孩子文字原创的动力!新时代背景下,鼓励学生巧用新媒体技术,培养表达,发展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之变,培养学生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学好学生语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王凤鸣,笔名:郁菲,喜欢艺术,喜欢音乐,爱好文学。用发现美的眼睛,用阅读点亮心灵,在爱的陪伴下,幸福快乐每一天!愿未来的每一天,如摩天轮般周而复始,却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作品《让世界充满爱》获2020年全国创新教育成果一等奖,论文《从我有不同意见想起》一文获2002爱满天下杯全国教育论文二等奖,入《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论文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